因此,结合实际情况,CSST秉承“蓝图必先绘于‘白纸’”的理念,将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聚焦到国家、地方各级已批复的产业园或开发区,对5至10 平方公里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区域,创造性提出“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概念和建设模式。
智慧城市的建设任重而道远,CSST提出了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的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发展思路。首先,做智慧的行业、智慧的单元,如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建筑、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行业领域;其次是打造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先在一个小区域进行小型城镇化建设;最后,待条件更为成熟之后,再建设综合性智慧城市,如智慧北京、智慧武汉、智慧深圳等。
编者按:
大规模化的“智慧城市”建设,是意料之中的事,全国各地纷纷投入智慧化建设,无不透露着其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例如:浙江就成立了“智慧城市”促进会,计划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启动20个“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遍及智慧健康、智慧旅游、智慧安居、智慧交通等领域,预计投资28.68亿元。这样大手笔的投入,能想象出,规划的背后是需要多么大的资金跟融资需求。
尽管智慧城市获得大家的认可,但是其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信息孤岛、标准缺乏等问题。“现在城市的物联网建设存在太多‘孤岛’,城市中的教育、医疗、交通、市政等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是相互独立的、割裂的。这势必会降低城市的运行效率,也会使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工信部科技司司长闻库也曾提出,“智慧城市”建设要合理规划,应尊重市场规律加强宏观指导,杜绝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3.2 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愿景
到底要建设一个怎样的城市? CSST 提出了按照“三产并进、四化同步”的政策导向,针对5至10平方公里的待开发区块,投入50至100亿元人民币,开展覆盖城市规划、顶层设计、项目融资、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低碳解决方案实施、产业园区发展、综合配套开发、社会化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的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
中国是拥有数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核心,就是城乡产业的协调;城乡产业的协调,就是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次产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因此,示范区建设的一大特色就是要求用地中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农业用地,这也是CSST区别于地产开发商和产业投资商的关键点之一。首先,考虑示范区内食品的安全问题,让农业更好地服务于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人群;同时,也考虑如何利用智慧和低碳的手段去提升粮食的产量和品质,如何利用现代服务业的理念去运营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如何利用现代金融业和资本的力量去转变产业性质,让一产变为二产三产,最终实现整个示范区内的产业融合和自我循环。
CSST以安全、便捷、健康、高效、文化五大职能为建设理念,在传统新城建设的基础上,将智慧、低碳的技术与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完美的融合起来,通过建设五大类智慧系统,并引入全新的服务和运营模式,打造“宜业、宜居、宜商、宜学、宜游”的国家级智慧城市和产城融合示范区.
编者按:
“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协调推进“新四化”,发展和提升服务业,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李克强
“城镇化是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持久动力和最大的潜在内需。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必须实现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如果说工业化在某种意义上主要是创造供给,那么城镇化则主要是创造需求。城镇化在扩大内需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城镇化不仅是引发消费需求、带动投资增长、推动经济服务化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育创业者和新型农民、实现安居乐业市民梦的重要手段。
研究表明,城镇化每提高1%,可以替代出口10万亿元。按照现有城镇化速度,社会消费的总水平可以从现在的10万亿级上升到20万亿级,年均20万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会维持20年。扩大内需要通过城镇化把农民变成市民,通过创业把就业者变成创富者,通过经济服务化培植大量的“白领阶层”,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据预测,未来10年,每年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2000多万人,每年需要商品房至少是6亿平方米以上。再加上配套的商业、政府、社会服务的医院、学校。城镇化推动了对基础设施、住宅、耐用消耗品、汽车等的需求,这是中国转型靠内需拉动经济成长的一个根本动力。”
--辜胜阻
3.3 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商业模式及发展模式
CSST 建设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可以提供从顶层规划设计、融资、具体工程项目总包,再到运营管理服务都有一揽子服务方案。从产业发展、工程建设聚集了很多项目的孵化,从前期的概念规划、详细的规划、解决方案、工程的建设、产业的发展、具体项目、规模化引资、资金融资等形成了综合的解决方案。
目前,CSST整体业务战略布局--建设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核心是智慧低碳产业园,在公司具有综合服务体系、运营管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之上,提出筑巢、 引凤、 齐鸣三步走的战略。
基于培训基地、人才基地、基础设施、后勤服务、安全服务、办公服务等综合服务保障体系,CSST提出了“技术+ 资本 + 市场”的三孵化器模式,推动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的产业园发展。如针对技术概念,CSST 积极与院士级高端科研机构开展战略合作,进行技术资源整合,使其形成原理样机;经过中试阶段,鼓励产业园区进驻的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工艺质量,并通过对产品进行试销售,从而使其产品化。此时,CSST再通过配置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鼓励产业园区企业建设专业的生产线,并利用 CSST 遍布国内各地业务网络优势,为成熟技术项目产品打开市场空间。
编者按:
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上,以产业为支撑,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信息化的“四化”协调发展。
城镇化一方面要同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相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化的成果。与工业化、与制造业由大向强转变相协调,城镇化要建立在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基础上,防止“产业空心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协调,通过现代化释放更多劳动力;与信息化相协调,在城镇化进程中通过智慧城市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获取城镇化发展红利。
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是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据世界银行测算,一座百万人口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投入不变的前提下实施全方位的智慧化管理,将使城市的发展红利增加3倍。
--辜胜阻
3.4 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的运营与评估
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好后,接下来问题是如何运营。运营包括两个层面含义,即综合性管理和综合性服务。在管理层面,政府是主体,而企业协助或承担部分功能;而在服务层面,企业承担或政府授权企业进行服务,这其中就包括综合运营商、各类服务商。
除了运营管理与服务之外,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还需要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标准。目前,CSST 与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联合推出了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的综合评估、评价体系 2.0。该评价体系是基于国家智慧城市标准,结合CSST智慧低碳城市发展理念,统筹考虑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信息化水平、城市经营、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是为了较准确衡量和反映智慧新城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同时,该评价体系由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及服务、智慧低碳产业及经济、文化体系等5 个维度,包括17 个二级指标、62 个三级指标。总之,对于智慧低碳城市的建设与综合运营,CSST不仅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具体建设,而且还能给予运营服务和后续的评估,是一家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及综合业务支撑的企业。
编者按:
目前,城市各部门的信息化系统自成体系,在功能、业务流程等方面互不相联,各部门拥有独立的数据库、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用户界面,并由各自独立的信息中心进行管理。城市部门各自为政,资源无法共享,信息孤岛的现象普遍存在。
除了制订标准之外,全国智标委今年还将推动标准的应用试点工作。全国智标委将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推进的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推动智慧社区示范试点项目。通过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工作,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政府管理水平及百姓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探索智慧社区的建设、服务及运营模式,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做好涉及智慧城市、智能建筑、智慧社区及智慧园区的规划、建设等咨询服务,为智慧城市建设作出贡献。
编后语:
据悉,一份名为《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牵头制定,有望近期出台。意见经修改完善后,将以国务院名义下发执行,成为从现在起直至2020年指导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意见将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和主要目标以“五化”进行了完整概括,即城市规划设计科学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管理精细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和产业发展现代化。针对上述各地竞相角逐智慧城市的问题,《意见》还要求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要结合各自实际,理性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所以,“智慧城市”大热的趋势下,理清发展的路线,解决好利益的壁垒,把智慧的信息最大程度地融合起来,才能让城市真正得以智慧的运行!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