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人上中安网!

关注我们  

安防网 >> 视频监控 >> 技术趋势

机场安检模式的发展变迁及其应用

2012-10-23 09:03:13 来源: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责任编辑: luocaocps 收藏本文
  机场安全检查事关重大,而安检模式这个关键要素却不易被察觉。安检模式实际上是综合了国际规则、国家政策、行业标准与规范、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安检业务需求、经济发展状况、民族文化特质等要素,最终服务于民用航空、国家和国际社会安全的保障形态和方法。本文回顾机场安检模式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状况,针对安检业务介绍各类安检模式的特点及其应用情况。

  

  机场安全检查事关重大,而安检模式这个关键要素却不易被察觉。安检模式实际上是综合了国际规则、国家政策、行业标准与规范、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安检业务需求、经济发展状况、民族文化特质等要素,最终服务于民用航空、国家和国际社会安全的保障形态和方法。本文回顾机场安检模式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状况,针对安检业务介绍各类安检模式的特点及其应用情况。


  机场安检模式的发展变迁及其应用


  保证航空安全的机场安全检查业务,事关千千万万旅客的生命安全,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国际反恐的重要前线。航空安全一旦出事,后果是灾难性的,对社会的冲击力极大,公众信心挽回难度极高,甚至导致国家间的战争,引发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


  “机场安检”到底是如何定义的?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由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布的《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对安全检查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参见第三条):“民用航空安全检查部门(以下简称安检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则,通过实施安全检查工作(以下简称安检工作),防止危及航空安全的危险品、违禁品进入民用航空器,保障民用航空器及其所载人员、财产的安全。”这可看作是我国对机场安全检查(本文以下简称安检)最权威的定义和解释。再看美国,2001年“9?11事件”发生不久后,联邦航空局执行副局长Monte R. Belger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对安检及其作用有以下阐述:“航空安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针对飞机、旅客和机组乘员的伤害,同时支持国家安全和反恐政策。”由特定事件引发的对机场安检的更广泛要求波及全球。


  安检模式


  呈现在旅客面前的机场安检其实只是表面上的一小部分,而不为常人所知的安检模式则集中体现和维系着整个安检业界方方面面的工作。可能是由于涉及面太广,至今对安检模式这一概念尚未有一个准确、全面、清晰的定义。我们认为,安检模式是综合了国际规则、国家政策、行业标准与规范、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安检业务需求、经济发展状况、民族文化特质等要素,最终服务于民用航空、国家和国际社会安全的保障形态和方法。


  安检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看是由安全事件驱动的。


  对民用航空首先构成威胁的是劫机行为,有记载的第一次劫机和第一次致人死亡的劫机还要分别追溯到1931年的秘鲁和1939年的美国。据统计,二战后1948至1957年这10年间,全世界共发生15起劫机事件,平均一年不到2起。但到了1969年,一年就发生了82起劫机事件,仅1月份,就有8架飞机被从美国劫往古巴,这主要是由于美、古对抗所引发的双向劫机风潮。美国被迫于1970年开始配置空中警察,但人数严重不足,有效的安全措施还得从地面抓起。1972年,美国联邦航空局要求所有的航空公司对旅客和其随身行李进行安检,从1973年1月5日这一天开始。


  伴随着民用航空在全世界的发展普及和各种国际间民族、宗教、恐怖主义等问题的激化,围绕热点地区的航空安全事件愈演愈烈、造成的伤亡愈发严重,安检一边在需求中普及、一边在对抗中提升,安检模式也在有针对性和预见性地逐步成型和完善。


  “大羊圈”安检模式


  其实,安检模式的概念在国内国外均没有明确的定义,只是业内人士为了简洁地描述某种安检应用状况,而采用一些形象的特征词汇来表明其特点。在早期,国际上常见的安检形态是在机场候机楼的入口处设置第一道安检线,配备行包安检设备;在候机楼内再设置第二道安检线,配备行包和人身安检设备。其检查方式为:第一道安检线检查旅客所有的行李(交运和手提),但人身不检查;在旅客完成值机手续后,第二道安检线检查手提行李和人身。由于其设计初衷是将整个候机楼离港区域规划为安全区,故我们业界形象地称之为安全的“大羊圈”。对交运行李检查业务而言也叫“门厅入口式”安检模式。这种模式在早期发挥了作用,就是在近期,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机场依然能看到这种安检模式。但这种模式已暴露出较大的安全隐患和低效性,如检查过的行李重新回到旅客手中,旅客人身并未检查,手提行李却重复检查等,而且还存在服务形象不好等问题。


  “柜台式”安检模式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机场仍普遍采用曾流行于国际上的“大羊圈”模式,但共性的问题和弊端开始显露。1983年5月5日的“卓长仁劫机事件”和90年代特别是1993年爆发的多起大陆劫机事件,使我国民航总局坚决启动和全面执行“流程改造”,提出 “交运行李百分之百全检、检查过的行李不能再回到旅客手中” 的目标。于是所谓的“柜台模式”应运而生,将交运行李的安检工作转入后台程序,经过安全检查的交运行李不会再回到旅客手中,消除原流程存在的安全隐患。此模式更适合中国国情特点,更符合旅客人性化需求,并使候机大厅节省空间用来迎送旅客,能进一步优化机场空间的使用。


  最早的柜台模式首先于1991年在香港原启德机场应用,系统主体以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的双通道X射线检查设备来构建。该系统的设计理念就是将第一道安检线后移至值机柜台,结合值机柜台两个一组的特点,配备双通道X射线安检设备,并一对一配备安检员,确保检查过的行李不能再回到旅客手中。双通道安检设备解决了当时中国民航安检流程改造的实际需要,一经推出就得到广泛应用和好评。

  FISCAN双通道安检设备


  随后进一步配合中国民航总局的“流程改造”,并针对本地配置安检员的柜台模式造成的人员过度浪费和图像不便复查等问题,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应用现代IT技术率先开发出业界第一代全数字化分层管理安检系统,集成FISCAN单、双通道安检设备,并于1993年底、1994年初先后在广州白云机场和沈阳桃仙机场成功投入运行。随后,FISCAN分层管理安检系统在全国机场全面普及应用,历经近20年四代系统的发展,一直是业界事实上的“柜台式”安检系统标准。


  可以说,“柜台式”安检模式以其在安检业内首创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标志,开创了国际领先的安检新模式,使得我国主流机场的安检系统长期以来一直在效率和安全性方面远远超过了国外各大机场。

  FISCAN“柜台式”分层管理系统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中安网官方微信

关键词机场安检
提示:试试"← →"实现快速翻页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无关。

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

订阅邮件
安防速递

每天三个要闻,知晓行业关键

E 周 刊

一周事,一朝知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