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人上中安网!

关注我们  

安防网 >> 视频监控 >> 产品专题

对中外劫机犯罪的分析与认识

2012-07-11 14:32:32 作者:林泉 责任编辑: luoshui 收藏本文
内容提要:从劫持民航飞机犯罪的原因入手分析了中外劫持飞机犯罪的基本特点,提出了防范和打击劫持民航飞机犯罪的基本手段和措施,并阐述了文化防控、技术防控、社会防控、职能防控和法制防控的内在辨证关系。

  劫持民航飞机的恐怖活动是人类航空史上主要的犯罪形式。1930年2月,秘鲁发生的第一起劫机事件发生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发生劫机事件1000多起。劫机事件与劫机成功率几乎是各50%。尤其影响最大的是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可以说其影响力为国际航空犯罪之最,以民用航空器作为类似于空对地导弹的这样一种劫机方式开创了一种新的航空犯罪的形式。我国自1977年6月16日发生于乌鲁木齐到哈密的班机被歹徒张云楚劫持事件到目前为止,共发生劫机事件50起其中得逞15起,占总数的32.07%。劫机成为航空犯罪的一种最主要的手段,成为影响民用航空安全的最主要的非法人为因素。笔者将对劫持民航飞机的这种航空犯罪做以分析与认识。


  一、国际劫机的特点


  劫机在所有的航空犯罪中是最常用,最主要的一种手段和方法。用高科技装备的现代化航空运输工具为人类提供了最迅捷的交通工具,随着大型宽体客机向高速度发展,其属性中的天然弱点暴露出来,劫机者只要以暴力或暴力威胁挟持飞机中的工作人员,便很容易控制飞行中的客机。加之,航空活动的国际性,承载旅客的国际性,载客量越来越多,也容易为恐怖分子所利用。劫持民航客机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根据对中外劫机案例的大量分析,国际上劫持飞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每个历史阶段的劫持飞机都与这个阶段的国际关系、民航安全防范技术的进步等因素密切相关。


  1,劫机的目的多样化。40-50年代劫机的目的绝大多数是一些东欧国家的年轻人因羡慕西方的生活方式,把劫持飞机这一快捷交通工具作为外逃的一种途径。1947年至1953年间发生22起劫机事件,其中就有20起是由东欧国家被劫往西欧国家的,占同期劫机数的87%。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以后,劫机事件的政治性越来越强,劫机成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采取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劫机的数量猛增,劫机的政治色彩浓厚,对劫机事件的处置难度也就越来越大。70年代以后,以经济目的而劫机的事件不断发生。这类劫机事件多发生在西方国家,尤以美国为甚。70年代后期开始,以制造恐怖活动为目的的劫机事件不断发生。这类事件有的是由民族宗教主义组织策划,以报复某个国家或政党,有些是由恐怖主义组织集团策划,以制造影响,要挟政府,报复社会。


  2,劫机的方式多样化 劫机犯罪的犯罪主体呈现由个人向团伙集团化发展的趋势。犯罪团伙、犯罪集团的劫机不但比个人劫机危害要大得多,而且给反劫机方面也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因而劫机犯罪的得逞率较高。从已经明确劫机方式的836起劫机事件中,个人作案的有465起,占55。6%,得逞191起,占41%,团伙作案的有371起,占总数的44。4%,得逞283起占76%,可见团伙作案比例虽少但得逞率却高出将近一倍,从近二三十年的劫机发展趋势来看,团伙劫机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3,从劫机所使用的犯罪工具来看,由传统的使用武器刀具向易燃易爆和讹诈劫机方向发展。以70年为转折点,此前,劫机者多是使用武器、刀具等作为劫机工具。此后,由于先进的安全检查设备在全世界各机场的广泛投入使用,加之各国对乘机旅客和行李物品的安全检查的加强,迫使劫机者改变手段,有的使用隐蔽性较强,不易被检查出来的非金属易燃易爆和危险性溶液劫机;有的甚至没有带任何武器,谎称携带炸药,使用假武器讹诈,进行劫机。这类劫机案例数量增加较快,70年代占同期的31%,80年代增加到了38%。


  4,地面劫机呈上升趋势。从劫机总数来看,地面劫机所占比重不足10%,但从1985年以来逐渐上升,以1986年和1987年两年间发生的17起劫机事件来看,地面劫机占6起,占这一时期的35.3%,从总的情况看,地面劫机是一个新方向,给机场的全封闭管理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更严的要求。 5,劫机的手段智能化隐蔽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先进的多功能的安全检查设备在世界各地机场的广泛使用,使用金属武器刀具,采用一般手段劫机越来越困难,因而劫机者也就随之改变了携带违禁物品的方法和劫机的手段,劫机者藏匿携带违禁物品的方法手段变化多端,智能化成分在增加。


  二、我国劫机的特点


  我国发生的劫持飞机事件存在着与国际劫机相类似的情况,但也呈现出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特点,与我国的基本地理分布和历史遗留问题紧密相关,无论是从航线分布上和劫持飞机的目的地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主要说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机事件集中发生在沿海沿边的航线上。劫机者为了达到劫机的目的,对实施劫机多进行周密策划,从所发生的劫机事件看,多数选择靠近台湾的厦门、广州、福州、深圳的沿海沿边航线。1977---2007年6月的48起劫机事件中,发生在飞往厦门或者厦门起飞的航班上就有15起,占总数的31.2%。


  2、劫机的目的地多选择台湾。1977年-2007年6月的48起劫机事件中,劫机犯胁迫机组飞往台湾的占34起,占总数的70.8%劫机分子有的是对现实不满,为满足个人欲望,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有的是刑事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有的是向往海外境外的生活;有的纯粹就是法盲,意气用事,激情犯罪。


  3、劫机犯罪者中中青年居多。1977年-1999年7月我国发生的46起劫机事件中涉及犯罪嫌疑人61人,这些人中男子55人,占总数的90.16%,除一人50岁(精神病)外,年龄都在45岁以下,占总数的88.5%,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44岁,这些人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好逸恶劳,贪图享受。


  4、内部人员参与劫机犯罪。随着地面和机上安全保卫措施的加强和日趋完善,劫机的难度无疑加大了,于是犯罪分子就想方设法同民航内部人员拉关系,探听安全保卫方面的情况,寻觅可乘之机。1983年的“5.5”劫机事件就是机场领导泄密造成的,使劫机阴谋得逞。劫机犯金义兴利用飞行员身份携带武器上飞机,打死机长,其劫机阴谋险些得逞,1998年10月28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执行北京-----昆明----仰光航班任务的飞机被带队机长袁斌以及其妻徐梅以造成机毁人亡相威胁劫往台湾,造成很坏的影响。


  5、劫机者手段阴险狡诈、凶恶残忍。劫机者多是亡命徒,为了达到劫机目的,都要事前经过精心准备,手段极其狡诈而不计后果,根本不考虑造成机毁人亡惨重后果铤而走险的。


  6、劫机事件具有诱发性。劫机事件本身对社会就有很大影响,加之有些新闻媒体为了炒做效应,详细报道劫机事件的过程、方法和手段,产生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发生连锁反应。 “7.23”、 “10.23”、 “4.23”劫机案都是这样。2003年1月24日四川航空公司一架由重庆飞往成都的小型飞机机号为B3043,被一名歹徒手持引爆自制爆炸物,企图劫持飞机。他就是在此前阅读了报纸上刊登的有关劫持飞机的报道从而铤而走险的。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中安网官方微信

提示:试试"← →"实现快速翻页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无关。

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

订阅邮件
安防速递

每天三个要闻,知晓行业关键

E 周 刊

一周事,一朝知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