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答:新增113条公交线路,调整线路240条
市交通运输委公共交通处科长彭海丰说,目前,由于我市城市建设重心由原特区内向外转移,原特区外城市化加快,大量人口居住原特区关外,就业在原特区内,“职住分离”导致高峰期跨关交通潮汐特征明显,交通拥挤趋于严重。
受原特区内外二元化体制影响,原特区外路网成沙漏状向二线关汇集。“关口交通模式”的存在,使关口成为跨关交通主要瓶颈点,以布吉关为例,目前深惠路布吉关段通行能力为3700pcu/h(每小时车流量),早高峰车流量约为4800pcu/h,高峰期关口段交通严重饱和。
针对这些现状,目前市交通运输委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新增113条线路,其中干线31条、支线81条、夜班线1条,共计配置运力1361辆。原特区外500米站点覆盖率达到81%。解决横排岭村、燕川等公交空白区域117处,解决TCL高新工业区、大浪服装基地、富士康等大企业、园区出行需求59处。
全市共计调整线路240条,其中为配合轨道开通、新建成区落成以及解决市民和大型企业员工公交出行的热点、难点问题,优化调整110条;为配合道路施工、市政工程、交通管制等工作,临时调整130条。
全市三家公交专营企业共新增及更新运力2104辆,占总体运力的17.1%。开行24条高峰专线,进一步缓解了梅林关、布吉关、华强北、荣超花园等公交热点区域高峰时段乘车难问题。
同时,我市还创新品种,开行15条高快巴士,为华强北至民治片区、宝安中心区至龙华街道、布吉片区至龙岗中心城等高峰时段市民出行提供更为便捷的公交服务。针对梅林关、华强北、荣超花园等全市8个热点片区,通过采取开行高快巴士、开行高峰线、增加运力、完善站点设施、实行“单点单线”等一系列有效措施,重点解决了梅林关-华强北、布吉关-福田中心区两条全市最拥挤的客运通道和华强北高峰期乘车难问题。
询问四:今年我市轨道交通将达到178公里,如何让公交与地铁有效接驳更加人性化?
作答:27座地铁公交接驳站6月启用
市交通运输委轨道办处长杨青说,我市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通过轨道车站来组织公共交通、道路网络、人行系统,形成轨道带动沿线交通系统一体化整合高效率的交通接驳系统。
在轨道交通一期工程中,我市规划有11处公交接驳站;二期工程共规划有52座公交接驳站,总规划面积25万平方米,首批27座公交接驳站已陆续建设,预计今年6月底可与相关线路同步建成使用。
询问五:在数字化交通中,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强化公共交通,提升运力?
作答:智能交通系统今年正式开建
市交通运输委智能交通处调研员龚翔回应,目前,我市智能公交的整体水平尚不高,只有小部分车辆具备智能调度功能,整体效能尚未发挥。根据深圳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交通运输委正联合深圳市公安交通警察局大力推进深圳市智能交通系统整体建设,目前已经进入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预计今年将正式开展建设。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