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场询问会。由人大代表杨勤领衔,共10名人大代表就市民关心的公交出行乘车难等五大问题,向市交通运输委发出询问。 市交通运输委新闻发言人娄和儒带领各相关处室负责人,对代表们的连连询问进行了认真、仔细的作答。
询问一:我市未来公共交通体系是如何规划的?
作答:2020年公交出行达国际水准
市交通运输委新闻发言人娄和儒回应说,结合深圳市特点,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城市的成功经验,我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国际水准公交都市的发展目标。2010年11月11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和国家交通运输部共同签署了《共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建设公交都市的任务和目标。深圳是首个由地方政府和国家交通运输部签订建设公交都市的城市。
下一步,我市将以公交引领城市发展,坚持紧凑式的城市发展理念,以公交走廊引导人居集聚,以高快速路引导产业布局,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公交体系。
2011年,力争公交出行占机动化分担率达到50%,市民选择公交出行比较方便,乘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预计到2015年,公交出行占机动化分担率达到56%;2020年,公交分担率达到65%,初步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公交都市。
目前,我市启动了“十二五”公交都市实施方案制定,并组织专家对我市交通政策白皮书进行论证,预计将于今年一季度面世。
询问二:我市短、中、远期有什么具体的设想和举措,能有效解决公交出行难问题?
作答:年内建150公里公交专用道。按公交“十二五”规划,全面推进公交系统建设
市交通运输委公共交通处副处长韩立清回应说,要有效缓解公交出行难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公交线网密度,二是增加大的公交区域的发车频度,三是提高公交车的运行效率。
短期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增加公交运力投放和车辆更新,年内将新增及更新车辆1000辆以上;二是实施公交提速工程,建设“三横三纵”公交快速走廊,提高公交运行速度和周转效率,改善华强北、车公庙、东门等客流集散地的市民乘车条件;三是建设网络化公交专用道体系,年内形成150公里以上的公交专用道体系,保障公交车通行路权;四是开通高快巴士、高峰线、区间线,缓解高峰期间主要客流集散点的市民乘车难问题;五是结合轨道二期开通,实施轨道+公交接驳工程,发挥轨道+公交一体化网络效能。
中期将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包括推进公交场站建设,增加热点地区始发公交线路;创新公交服务模式,推广商务快巴、微型小巴等新服务产品,方便市民乘车;开展公交“十二五”规划,从体制优化、体系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公交系统建设。
在远期规划方面,将围绕公交都市战略,实施全方位公交优先措施,初步形成城市轨道网络,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切实解决公交出行问题。
询问三:南头、梅林、布吉等关口每到高峰期拥堵不堪,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