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而有效地对网络运行状况进行实时、长期的监控,同时对网络内部的流量进行深入的应用分析,了解各种应用所占带宽比例。
通过设置相应的流量控制策略,分时间段、按用户和应用实现流量控制和带宽保证,帮助企业减少带宽滥用,优化现有带宽资源,降低安全风险。
可以深入到每个单独的用户进行相应的策略管理。基于灵活的用户、应用、时间段等定义通道,针对每通道设置相应的通道策略,真正实现差异化的智能流量控制。
当网络出现异常情况时,如DoS/DDoS攻击,可以迅速的发现并及时地加以制止,可以有效地控制突发流量的并发连接数、新建连接速率和每连接最大带宽。
图2 深度业务感知型移动园区接入网
通过对应用识别、应用控制、行为审计的智能结合,移动园区网的核心控制设备--无线控制器在协议识别、协议解析、应用环境分析、状态跟踪和深度内容检测等方面具备了基于策略的业务承载能力,传统的无线控制器(AC)向智能感知型无线控制器(i-AC)转变
3.1.i-AC应用协议识别
l固定端口协议。一些协议(如OSPF、BGP等)的端口是相对稳定的,可以根据端口快速预识别它们;另外,由于用户明确其网络应用布局,用户也可以快速定义其对网络中特定端口下的应用协议。i-AC提供快速的固定端口协议预识别模型,同时会用协议智能决策来修正固定端口上误报的协议,从而兼顾了识别系统的效率和准确度。
l特征状态机发现协议。绝大部分P2P协议的端口是不固定的,有的(如BT、Emule、迅雷、skype、UUCALL等)甚至有意使用一些标准协议的知名端口。对于这些协议的识别,必须依靠深入的数据分析。和其他应用识别系统不同,i-AC不仅仅依靠单个报文的握手特征进行应用协议识别,还通过有状态的特征状态机进行更精确的识别。
l协商协议。目前越来越多的协议采用控制通道和数据通道配合的模型,控制通道用于交互登陆、建链和命令交互等,它会协商出一个或多个数据通道进行数据交互。传统的FTP属于这种模型,绝大部分VOIP应用也属于这种模型,如skype、UUCALL等。i-AC针对这类协议,采用专门的识别技术,能有效地解决多通道关联协议的识别问题。
l隧道协议。防火墙和NAT设备的部署,造就了很多应用层隧道的出现,这些隧道是应用协议层次之间发生了嵌套。如HTTP Tunnel,表面是一个80端口的连接,但实际上可能承载任何应用数据。i-AC有专门的隧道识别模型,能够识别象HTTP Tunnel这类隧道内的应用协议。
l协议插件确认。i-AC是一个可扩展、可插入的架构,对于特定协议,i-AC将智能的结合协议插件的确认结果进行完全精确的协议识别。
3.2.i-AC无线业务控制平台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