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部简单的电话机到高科技合成化接处警系统,从一间日常值班室到重大警勤务活动的指挥调度中枢,从个别城市尝试到覆盖全国大中小城市、农村、乡镇和草原、海疆……自1986年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建立第一个110报警台以来,我国110已经走过了25年的风雨历程,目前110报警网络已覆盖全国各个角落。
从一部简单的电话机到高科技合成化接处警系统,从一间日常值班室到重大警勤务活动的指挥调度中枢,从个别城市尝试到覆盖全国大中小城市、农村、乡镇和草原、海疆……自1986年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建立第一个110报警台以来,我国110已经走过了25年的风雨历程,目前110报警网络已覆盖全国各个角落。
说起110这25年发展史,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指挥中心主任程人华1月9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感慨万千。他说,全国110在“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四有四必”核心价值引导下,忠于职守,勇于创新,在打击现行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解救危难群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
其实,很多民众都切身经历和感受了这些年来110的发展进程,因为110就在我们身边,“人民的110”这一口号本就名副其实。
打击犯罪守护平安
2010年5月5日16时17分,山东省青岛市市民袁先生拨打110报案,称其停放在马路边的夏利车被盗。接警后,青岛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迅速指派案发地附近110巡逻车追查拦截被盗车辆,并立即启动市局“一面两网三线”社会面动态治
安防控体系。16时22分,即报警5分钟后,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6月6日17时45分,广东省中山市公安局西区分局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称某酒店门口有人打架,一男子被打伤倒地。指挥中心通知120赶赴现场的同时,立即调取周边
视频监控对逃跑犯罪嫌疑人进行接力追踪,组织警力于17时55分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类似的事例比比皆是。打击犯罪是110的重要职责和首要任务,不管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犯罪活动,还是全国性的“追逃”、“打拐”、“严打整治”等专项行动,110报警服务台均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2009年3月,江苏省常州警方以街面110为主力,着力构建了社会面“大巡防”体系,深度挤压犯罪空间。截至目前,全市110共投入民警31.23万人次、辅警81.43万人次,通过巡防现场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9700余人,打掉犯罪团伙421个,破获各类案件8000余起。有效遏制了“两抢一盗”等侵财性犯罪,市区刑事发案降幅明显,尤其是“两抢”警情下降了44.99%,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不断加强扁平化指挥机制建设,并在区域警务合作机制中积极发挥110枢纽作用,进一步提升了110打击犯罪的实战功能。”程人华介绍说。
2010年,为进一步提高动态环境下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治安防控能力,公安部部署各地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强110快速反应机制建设,以“精确指导、精确打击”为目标,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巡特警为骨干,以派出所为基础,以治安卡点和群众治保力量为辅助的合成作战工作运行机制和整体作战格局。
新举不断便民利民
除了打击犯罪外,各地110还不断强化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意识,与时俱进,推出了“边防110”、“草原110”、“网络110”、110短信报警平台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
1997年年底,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公安边防支队针对辖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通讯手段落后、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率先进行草原110试点。无偿为部分案件高发地段、沿边牧户和军警民联合执勤点配发了一批手持对讲机,方便群众报警、求助;并安装了警用和民用两种超短波网络,在私有的牧民汽车中选定草原110巡逻车,挑选一批牧民作联防队员。草原110不仅成为“打防犯罪的高压线”,还是“服务群众的保障线”,融洽了警民关系。
而为了方便了聋哑人等特殊群体以及在特殊情境下的报警求助,2009年,公安部下发通知,要求将“12110”作为全国公安机关统一的公益性短信报警号码。此后,各地公安机关积极行动,会同电信等部门,大力推进这项工作。
在所有的便民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恐怕要数“三台合一”了。据介绍,自2003年全国公安会议要求县市级公安机关逐步将110、119、122“三台合一”以来,截至2010年12月,全国已有315个地市级公安机关、2088个县市级公安机关基本实现“三台合一”。此举不但有效整合了警力资源,而且极大方便了群众报警求助。1997年全国接警总量只有595万人次,2006年“三台合一”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后,全国接警总量达到1.697亿人次。
重大险情应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