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即将启动的摄像头联网工程,通过整合合肥6万多个公共摄像头的视频监控,在实现日常监控管理的同时,公安系统监控指挥中心可以随时调阅所有已整合的视频监控资源,并可进行集中录像。遇到社会突发事件、应急事件,能够实时监控、快速响应。除了在公共安全方面,这种“直播生活”还将影响到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保等多个方面,实现社会各个领域的“全覆盖”,为社会各方面的生活提供功用。
除此之外,在政府日常工作中,内部网络代替了纸张成为各个部门联系、沟通、决策的主要通道。在居民日常生活中,一些服务性部门、企业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利用互联网向市民传递信息,并进行即时互动。
30万“智慧工人”优势明显
“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是唯一拥有3个国家实验室的省会城市,仅次于北京,也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拥有良好的创新传统和独特的创新能力。在发展‘智慧城市’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此前,安徽省、合肥市都提出过‘数字安徽’、‘数字合肥’的目标,与‘智慧城市’都有共通之处。”
王开玉认为,合肥拥有各类技术研究和开发机构300多家,各类科技人员30余万人,以及“信息化基石”的科学岛,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建立领导决策智能系统,从交通、人口、治安、水务、卫生等各方面实现所有系统的感知、互联互通乃至智能化,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处理好所有城市系统之间的内部关系,包括行政、商业上的业务协作,就可以更加智能地规划和管理城市,更加合理充分地分配整个城市资源。
画出智慧城“三步走”蓝图
王开玉教授还描绘了打造智慧城的“三步走”蓝图。
“智慧政府”是“大脑”
作为整个社会行为中最重要的公共服务者角色,“智慧政府”是城市的“大脑”。通过建设智慧政府,能够促进政府体制改革以及政府事务的综合管理与协调,并能加强政府的社会服务能力,能够以科学数据指标评价当代政府。
目前,合肥市政府计划建立了政务专网,以行政审批电子化平台为核心的整合政府行动工程等项目,逐步提升自身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支撑力,拓展信息化应用,实现政务网升级改造、3G网络的应用推广和光纤入户等网络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
“智慧产业”是“躯干”
从2007年起,合肥开始注重省会经济圈的建设,2009年又更深入地提出了从省会经济圈到合肥经济圈的转变,更加具体地明确了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合肥的总体经济趋势还达不到智慧城市的要求,这就需要整个行业都“智慧化”,必须让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网络化技术全方位渗透,做到各个部门都智能化,就是整个行业的智慧化。同时,全方位地用智慧驱动合肥中小企业提升产品的研发能力,运用信息化来提升工艺管控、加强内部管理、拓展潜在市场,从而得到很快的提升。
“智慧服务”是“血管”
在一个智慧城市中,智慧服务深入到老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微血管网络,为市民生活提供舒适和便利。智慧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有线和无线服务、政府和社会的服务,其核心是要“以人为本”来构建整个社会的服务体系。同样,要为市民提供便利的一站式政府服务,实现在线支付、学习、购物、预定和交易;做到极大地提升合肥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合肥的竞争力并带动服务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王开玉认为,“智慧合肥”不能仅局限于“数字合肥”,还要充分挖掘合肥的历史人文底蕴,梳理现实资源,把生态产业和低碳产业发展、软件产业发展,群众性工作等整合起来,从而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相处,让城市、行业、企业和社会更加智慧,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