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这个现代“城市病”的最典型症候已经在中国各大城市显现,济南也不例外。最近,济南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治理交通拥堵。然而,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经验来看,汽车限行、限制汽车牌照、征收拥堵费等措施显然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陷入了越治越堵、越限行越买车的怪圈。综观东京、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的治堵经验,发展公共交通、科学管理提高交通智能化水平、规范人们的驾乘行为等措施多管齐下,方可奏效。为此,本报记者选取了智能交通、优化服务两个切入点,近距离观察济南的治堵之策,希望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济南能拿出更有效的治堵综合措施,让居民畅行无碍。
路,被喻为城市的“血管”,但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城市被“血管栓塞”这一“城市病”所困扰。为实现交通运输智能化、公共出行便捷化、安全监管实时化,济南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如今已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4月13日,记者走进组成该系统的各调度、指挥中心,探访“智能交通”为缓解城市道路拥堵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智能引导”为城市降压
智能交通系统的“首脑”是济南交通主枢纽信息管理调度中心。走进调度中心,巨大的电子显示屏犹如影院的荧幕,上面显示着济南市各交通要道的详细信息。屏幕中央是电子地图,工作人员轻轻滚动手中的鼠标,地图被迅速的放大,显示的信息更为丰富,加装3G信息系统的出租车、公交车、路政车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中心副主任杨勇介绍说,调度中心实现了交通运政、公路、公交、出租等部门各自的GPS、GIS、3G等信息系统整合,目前中心已接入8个业务管理系统和3个政务系统,6个GPS安全监管和3G视频监控系统。
监控镜头切换到一条比较拥堵的路段。据交警部门的监测数据,高峰期市区部分路段的饱和度高达1.2至1.5,全市38处重要路段及34个关键路口高峰期处于交通拥堵的常态。而依据国内外专家的分析,饱和度超过1.0,便极易发生交通拥堵甚至交通瘫痪。“主要原因之一,是城区内外快速路网还不通畅。”杨勇看着屏幕上这条拥挤的路段告诉记者,只有车辆进出市区顺畅,才能提高城区道路资源的利用效率。
为实现公众安全、顺畅出行,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智能引导系统”对缓解交通压力起到了一定作用。引导系统由全市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中心和8个二级分中心、2处公路管理站监控调度室组成。在城市主要出入口、重要路段以及重点项目建设节点设置视频监控,实现了24小时全程监管,这些设备都可以实时采集路况信息,并上传至14套路况信息情报板,及时发布路况信息,引导车辆合理进出城区。同时,全市公路视频监控系统、GPS定位系统、无线对讲通讯系统和可变情报板系统,以及96660路政服务热线和96669出行服务热线,共同组成公众出行服务和公路应急指挥平台。
建设“公交都市”
坚持公交优先,让公交更快、更好,让更多的人愿意乘公交车出行,是治堵的一项重要举措。济南市公交总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济南市目前已开通了196条公交线路,投入4000多辆公交车,每天有240万人次乘坐公交出行。其中先后开通运行的6条BRT线路,线路总长度76公里,只占全市公交运力的3%,运输乘客量却达到10%,优势显而易见。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