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人上中安网!

关注我们  

安防网 >> 视频监控 >> 市场分析

我国红外热像技术的产业现状及市场特征

2012-01-12 08:29:46 来源:中国安保网 责任编辑: luocaocps 收藏本文
从全球范围来看,红外热像仪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MaxtechInternational的报告,全球民用市场规模为30亿美元左右,未来几年年均增速为15%左右;军用市场规模为60亿美元左右,未来几年年均增速为7%左右。
国内从事红外材料、器件和系统的主要研制单位有:中电11所、兵器211所、8358所、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205所、航空612所、613所、船舶717所等。大立科技、武汉高德和广州飒特等已成为国内红外民品产业的主力军。


  由于各种原因,国营单位在民用市场的份额约为5%,大立科技、武汉高德和广州飒特三家的市场占有率已在60%以上。中国红外热像仪产业用10年的时间从国外行业领先的FLIR、FLUKE等厂商抢回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初步实现了进口替代的产业目标。


  目前国产红外热像仪的产品性能已经基本接近进口产品,但由于品牌影响力等原因,价格只是进口产品的一半。


  红外热像仪的核心部件主要靠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总体技术、光学系统、后续电路、图像处理软件等方面。当然、人才、管理、市场也是竞争力的一部分。


  红外行业的市场特征


  1、技术攻关难


  红外热像仪是由焦平面探测器、后续电路、图像处理软件三大部件组成,是集材料学、半导体技术、精密仪器、机械工程、光学系统、软件设计等尖端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因为红外热像仪目前还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其相关的技术资料扩散受严格控制,很难获取,这是导致国内相关技术落后,人才培养艰难的主要原因,从而使得国内科研机构一直难以在此行业取得重大突破。


  2、核心部件进口受限


  目前,红外热像仪的核心部件焦平面探测器仅有欧洲和北美、日本和以色列等少数几个国家的企业具备产业化生产的能力,其核心技术输出被严格限制。目前国内所有焦平面探测器均来国外,国内采购必须向所在国政府提出申请,并经政府审核同意后,签发出口许可证,相关企业方可和进口方签订产品购销协议。因此进入红外热像仪行业的企业在采购探测器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方可取得许可,程序较为繁琐而缓慢。


  3、产业化进程缓慢


  红外热像仪作为新兴的高科技产品,研发难度大、周期长、产业化的难度高。例如,对于一个新的行业进入者而言,要成功开发出消防用红外热像仪至少要5年左右的时间,而产品研发出来后,如何推向市场,需要更多营销渠道积累。因此,虽然国内部分科研院校掌握了红外热像仪的部分技术,并成功开发出产品,但由于未能成功地转化为商品,缺乏进一步改进、发展的机会,因此技术也未能及时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中安网官方微信

关键词红外热像
提示:试试"← →"实现快速翻页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无关。

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

订阅邮件
安防速递

每天三个要闻,知晓行业关键

E 周 刊

一周事,一朝知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