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人上中安网!

关注我们  

安防网 >> 视频监控 >> 技术趋势

综合布线技术发展趋势:光纤将广泛应用

2011-08-21 10:50:42 来源:机房360 责任编辑: luocaocps 收藏本文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户对安全感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加。工作之余或出门在外时,可以随时打开电脑或手机查看家中的实时影像,与家人面对面地沟通,以了解家庭情况、远程照顾家人;当窃贼趁家中无人进行偷窃时,自动信号能及时传至小区监控中心,同时通过移动短消息、邮件或者电话的方式通知住户。这一幕已经在许多现代家庭中出现。通过家用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即可轻松实现实时监看家庭动态。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户对安全感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加。工作之余或出门在外时,可以随时打开电脑或手机查看家中的实时影像,与家人面对面地沟通,以了解家庭情况、远程照顾家人;当窃贼趁家中无人进行偷窃时,自动信号能及时传至小区监控中心,同时通过移动短消息、邮件或者电话的方式通知住户。这一幕已经在许多现代家庭中出现。通过家用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即可轻松实现实时监看家庭动态。


  近两年来,家庭安防市场随着“平安城市”、“平安社区”工程的纵深发展也迎来了一个快速启动的时机。以电信为首的运营商纷纷推出诸如“全球眼”这类适合家庭使用的安防监控系统,也为推动家庭安防市场发挥着强有力的支持作用。然而在这种看似繁华的市场背景下,家庭安防市场却表现的不温不火。究其原因,产品价格、技术和外观成为人们考量家庭安防产品的关键因素。笔者通过采访了解,归纳出能够刺激目前家庭安防市场潜力的几点良策,期望能够抛砖引玉,共同探讨推动家庭安防市场快速发展大计。


  提升消费能力带动家庭安防产品普及率


  目前视频监控主要应用在行业领域和住户紧密联系的小区,对于家庭监控应用还比较少。在“平安城市”、“平安社区”的政策引导下,随着家庭网络环境不断改善、用户消费能力提升、安防意识增长、独立式居住家庭的增多,国内家庭监控开始兴起。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带给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大中城市,人们选择高档公寓和别墅的同时,对家居安防的意识地不断提高。在���本由房地产商和建筑工程商设计施工的安防工程和已有的“小区安防,保安人防”模式的基础上,逐渐地融入了业主的自主选择与购买。别墅安防、家庭安防也将像家庭房屋装修一样,成为业主选择购房和购房后必须考虑的一项家庭开支。


  随着网络的发展,安防产品的购买者有了选择自主选购、安装的可能。然而需要提醒的是,安防产品对于安装位置、安防设置有较高的要求,消费者不可盲目购买,应做到先请教后安装,以使安防产品能够发挥应有的效力。而且,在购买安防产品时,应更注重产品品牌,确认产品真伪。


  与运营商合作推动家庭安防市场宣传力度


  随着“平安城市”建设的日渐深入,电信运营商将安防视频监控业务也纳入了运营业务之中。从行业用户入手,涉及公安、城管、教育、环保等多个行业领域。在经过行业用户的千锤百炼之后,运营商们将视频监控业务瞄向了家庭用户。以家庭为单位,利用原有的宽带网络,如电信的ADSL,以包月套餐的形式主推家庭安防市场。虽说这种模式刚刚起步,还碰到不少阻碍,但利用运营商推广家庭安防市场已渐成趋势,最终势必大行其道。特别是自2008年开始,运营商开始涉足家庭安防市场,这必将成为家庭安防市场快速发展的助推剂。在今年年初公布的中关村十大物联网示范项目中,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将开展移动安防业务的实施推广。计划在2010年通过移动营业厅、积分商城、渠道商销售等多种方式进行全面推广家庭安防项目,用户发展目标为家庭计划目标用户达到5%的渗透率(约2000家)。


  金三立视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杨伟强告诉记者,民用安防市场包括中低端小区、商铺、连锁店等;而家庭监控使用模式更多的是自己管自己,使用数量比较小。


  他表示,家庭安防市场的发展必须要靠运营商来引导和推动。正如多年前电信运营商推广ADSL业务那样,赠送产品+运营服务的模式也定会受到家庭用户的欢迎。


  运营商除了开展视频监控业务外,也开展了联网型报警服务业务。就比如去年年底,辽宁葫芦岛联通推出的“家庭安防”业务,是基于宽带互联网应用的家庭安全防护产品。将前端传感器和“家庭安防”终端部署在家庭内部,在设防状态下前端传感器状态发生改变,主机将接收来自传感器的状态信息,并通过宽带互联网方式将预警信息发送至远端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将信息处理后以短信方式将预警信息传至用户所注册的手机。据了解,葫芦岛联通推出的“家庭安防”具有家庭安防预警、突发预警和求助等几个方面的显著功能。其中,家庭安防预警功能表现在使用遥控器、Web、手机短信三种方式,对家庭安防终端发送布防或撤防指令。布防状态下,前端传感器状态发生改变,监控中心会将预警信息传至用户手机。突发预警功能表现在当家庭出现突发事件(着火、窃贼入室等),按遥控器紧急预警键,启动家庭安防预警功能,预警信息以短信方式传至用户手机。而求助功能,则体现在如果家庭中老人或儿童单独在家发生紧急状况,按遥控器紧急求助键,启动家庭安防紧急求助功能,求助信息以短信方式传至用户手机。该业务自推出市场后,反响激烈,受到广大家庭的好评。


   电信运营商拥有强大的基础网络、用户群以及成熟的运营经验,能为用户提供各种娱乐、家庭视频等信息,这是其介入家庭安防市场的基础。除了运营商的参与推动,目前家庭安防市场也有一些大型企业试水其中。比如,直属美的集团的广东美的自控,结合美的在家电领域的优势,提出了“家庭安防的倡导者”口号,重磅推出了“防盗报警”家庭及商铺应用的套装产品及可视楼宇对讲产品。自2010年1月份启动安防产品招商以来,受到全国各地经销商热烈反响,均看好美的在家庭安防的前景,咨询场面十分火爆。据悉,美的自控聚集了一支高素质、有远见、技术过硬的研发团队,建立了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拥有完善的实验和测试环境及设备,在家电的智能化控制技术方面有深厚的沉淀,拥有智能家电控制方面多项专利和自主专有技术。


  2008年推出的GB 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是我国针对于数据中心建设设计的最新标准规范。在这个规范中,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分为A、B、C三级。对于A级机房的定义如下:“第一,系统中断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第二,系统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的严重混乱。”根据以上两点定义,无疑我们可以确认金融行业的数据中心,基本上都可以认为是A级数据中心。因为,我们通常讲的金融行业,一般包括银行、期货、保险、证券、基金等等,对于这些行业,一旦其数据中心服务中断,均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以及严重的社会影响。


  同时,在50174这个标准的附录中,看到了对于A级数据中心标准推荐“宜采用实时智能管理系统”。对于标准的这一点推荐,已使我们看到对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管理,智能化管理无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在金融类的数据中心中已经开始采用了实时智能管理系统,对其基础设施进行了智能化的管理,本文就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对于智能化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在实践之中的经验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总结,作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说明,能够使读者对于实时智能管理系统在数据中心流程管理中的功能定位和应用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通过多个角度的视角,能够建立一个对于智能化管理系统较全面地理解,并能够使智能管理系统在数据中心的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问题去展开探讨:


  一,为什么标准会在A级数据中心中推荐采用智能化基础设施管理系统?是基于什么样的出发点呢?


  二,智能化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在数据中心的既有实践是怎样的呢?


  三,到底智能化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在数据中心管理中有哪些功用是特别的呢?


  目前对于智能化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在智能化建筑中的应用,已经有不少文章做了介绍,但是对于智能化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在数据中心中应用是怎样的,很少有介绍。笔者正是希望通过本文的一些介绍,能够给读者一个视角,去初步了解到智能化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在智能化建筑和在数据中心中的管理的不同点。


  下面,就第一个问题,让我们去了解一下金融数据中心的特点,以及其在管理上一般流程,进而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标准会推荐在这类数据中心中宜采用实时智能管理系统的原因。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一些总结和图表,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指向,而是根据我们在金融数据中心的一般经验而得出的,所以这一点需要提醒读者注意。


  金融数据中心如何应付管理挑战


  金融行业数据中心是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既有普遍性,也同时具有行业的特殊性。一般来讲,金融数据中心是长期存在发展的,这就导致其需要不断调整自身去适应外部环境需求的变化,由于这种不确定性,无疑从运维管理的角度,在如何通过高效能的管理达到高级别的服务等级,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么,金融数据中心主要有哪些特点呢?


  金融数据中心的特点


  根据一般的经验,我们对于金融数据中心的特点作了如下的归纳:


  1、 金融数据中心一般长期建设发展,长期运维管理,规模日渐庞大;


  2、 金融数据中心各种类型的硬件设备种类非常齐全,且不断增加;


  3、 金融数据中心各种类型的应用特别繁多,特别复杂,且时有变化;


  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金融数据中心一般都是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不断建设、发展和变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时期有不同时期的平台设备,同时也建立了基于不同平台的各种应用系统,这些异构的、复杂的、多样的系统,对于运维人员来说,一直存在管理、安全、兼容性等等许多复杂的问题和挑战。这也是对于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的管理,特别需要智能化的管理系统主要原因之一。


  再来,就是金融数据中心一般都是流程化的管理,那么这个流程一般是怎样的呢?


  金融数据中心管理一般的流程


   金融数据中心在长期的运维管理之中,已经有非常完善的管理架构和流程。如下图所示,是一个简单的金融数据中心管理架构示意图,该架构仅供参考。一般从金融数据中心运维的角度,有一些管理功能团队是必不可少的,如维护支撑团队,网络团队,主机团队,平台运维团队,安全审计团队等等,当然还有更细的划分,本文不作讨论。

  IT维运系统架构图示意


  由上可知,通过管理运维架构的明确职能划分,进而建立起标准的管理运维工作流程和应急的工作流程。那么怎样更好更有效率的管理好数据中心?目前一般均以ISO20000标准为框架,建立符合ITIL“最佳实践”的IT服务管理体系。即通过将技术、流程、人员三者的完善整合,而对外提供高效的数据中心服务级别。


  如下图,为一般金融数据中心的管理流程示意,仅供参考。

  IT系统处理流程示意图


  (1)特种架空线


  有特殊要求的特种架空线我国虽能生产,但在高耐热、高耐蚀、抗蠕变、柔软性、高导电等技术性能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又如分裂式架空线,在耐蚀、防振、防冰雪、低电晕损耗、低弧晕损耗、低弧量、倍容量等技术性能指标上存在差距。为了满足三峡等重大工程的需要,特种架空线需在产品品种、产品性能上大力开发和提高。


  (2)核电站电缆


  核电站电缆分布在核站的核岛、常规岛和BOP各部分,用于电力传输、控制、计算机、仪表等,一座核站所需电缆的种类基本与火电站相同。但由于核电站电缆对无卤、低烟、低毒等技术性能要求十分严格,我国目前仅能生产制造核岛外围用电线电缆,其余目前大多只能依赖进口。世界上已有276座核电站,发电量达343792MWh,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7%,有10多个国家核电发电量占其总发电量的25%。预计到2010年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0MW,占我国总发电量的17%,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因此核电站用电缆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3)低烟低卤、低烟无卤阻燃电缆


  该产品主要用于地铁、隧道、石油平台、船舶、电站等一些重要场所,上述相关行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这必将进一步刺激对该产品的需求。


  (4)汽车用配线


  "九五"期间,我国汽车行业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2000年,轿车、货车年产量预计达到300万辆,因此对该产品的需求量很大。该产品今后的发展趋势是高耐温、高阻尼、薄壁型和屏蔽型。


  (5)高阻燃电缆


  目前,国内大量生产的阻燃电缆多为C级、B级,A级尚处于发展之中,这与当前我国众多高质量工程项目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九五"期间的发展方向是达到A级阻燃的配套齐全的各种电缆。


  (6)智能化大楼用宽频带、局部网电缆(5类、6类电缆)


  该产品同时兼有传输电话、传真、可视电话、防盗报警等多种信号功能,亦称电子电缆。该产品在美国已占全部绝缘线缆的20%以上。在国内随着智能大楼、计算机产业化和信息高速公路工程的快速发展,对该电缆的需求也将日益高涨。目前该电缆的传输速率已达100Mb/s(即5类电缆),在"九五"期间预计达到320Mb/s。


  (7)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具有通信、遥控遥测及数据传输等多种功能,适用于110~500kV的高压和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管理自动化,可靠性高。


  (8)带状光缆


   国外重点开发薄层大芯数用户带状光缆,1000芯技术已成熟,目前正在研制2000芯至4000芯,我国尚处起步阶段,只研制出108芯,需大力开发,以适应信息高速公路工程的发展需要。


  (9)110kV及以上高压交联电缆附件


  电缆附件是电缆的重要配套产品,它将直接影响输电线路的运行质量,国内已引进110kV以上交联电缆生产线27条,并将相继投产,其总的生产能力完全能满足市场需要。但110kV及以上的高压交联电缆附件目前国内只有3家企业能少量生产,其产量和电压等级都远远无法满足电力工业的发展需要。


  (10)潜油泵电缆


  耐高温潜油泵电缆是采油泵的配套产品,随着西北油田的大力开发和老油田挖潜工作的深入,对潜油泵电缆的耐高温要求更高。国内的生产能力发展很快,但产品质量和寿命还不尽如人意,今后应致力于提高质量和开发更高耐温等级的潜油泵电缆。


  (11)高性能绕组线


  国内漆包线中B级聚酯漆包线仍占90%,而在日本其所占比重已下降到30%以下,同时国内产品在尺寸控制、性能指标等方面,都与国外同类产品有很大差距。今后技术开发的重点应是高性能、多层复合结构以及微细漆包线。


  随着ITU-TSG15日内瓦全会的闭幕,10GGPON系列国际标准获得批准。追溯到2009年9月10G


  EPON技术标准率先获得IEEE批准,10GGPON国际标准的获批,标志着下一代PON技术的两大技术流派10G EPON和10G


  GPON技术在标准化层面已经基本完成,10GPON技术的研究在短短两年内达到了新的顶峰。


  相信很多人在研究10GPON技术的同时,也在对10GPON产业化和商用化的进程满怀期待。


  PON技术的发展路线


  除了上个世纪ITU-T制定的窄带PON和BPON技术之外,最近10年及未来10年,PON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年~2002年,IEEE和FSAN/ITU-T分别提出了EPON与GPON技术概念,PON技术进入了Gbit/s时代。从2004年日本首先开始部署E-PON技术起,EPON技术、GPON技术及其产业链均已成熟,并得到了大规模部署,此后3年内这两种技术成为市场的主流应用。


  第二阶段:在1Gbit/s速率的PON技术逐渐成熟后,IEEE和FSAN/ITU-T从2008年开始启动10G


  PON的研究,这意味着PON技术进入10Gbit/s时代。IEEE还是延续原来的技术路线,采用以太网技术,通过少量扩展,推出了10GEPON的标准,并在2009年9月正式发布。ITU-T稍晚启动了10GGPON标准的制定,也基本延续了GPON的技术路线,并在2010年年中形成了系列标准。在带宽需求升级和市场竞争的驱动下,同时考虑到产业成熟度和成本等因素,预计10GPON技术最快将在2011年进入小规模商用阶段。


  第三阶段:后10GPON时代。后10GPON时代采用什么技术,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一直超前研究PON技术的IEEE目前没有相关计划,而FSAN虽然有此方面的讨论,但还无实质性定论。基于WDM及WDM/TDM技术是可能的技术方向,但也存在诸如OFDM、OCDMA等技术应用于PON领域的可能。


  10G PON技术标准化进展


  10G


  PON延续了xPON的发展路线:IEEE在EPON标准基础上制定了10GEPON技术规范(802.3av),并正在制定10GE-PON互通规范(SIEPON);而I-TU-T在GPON标准基础上制定了10GGPON技术规范(G.987.x)和10GGPONONU管理维护规范(G.988)。


  其中,业务互通是实现全球产业链共享的一个关键问题。IEEE2009年11月专门成立了SIEPON工作组来制定10GE-PON全球互通标准,期望彻底解决这个曾经束缚EPON在全球发展的最大问题。结合中国电信和NTT等运营商已有的EPON企业标准做蓝本,SIEPON希望能在2012年标准出来后就能快速应用。当然,基于地区性的业务互通规范的起草及相关测试验证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10G GPON的情况则与10GEPON不同。从业务互通的角度看,10G


  GPON在全球标准化方面相对比较完备,但由于目前市场能提供10GGPON的设备较少,业务互通的测试验证工作还没有正式起步。


  产业化探索


  除了标准之外,电信运营商在2009年、2010年也进行了积极的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探索。


  10G EPON:中国电信2009年组织了芯片级互通测试,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在2010年上半年进行了技术摸底测试,以技术研究为目的的实验局试点正在进行。这些工作为后续运营商引入10G EPON新技术、制定企业标准和测试规范都夯实了技术基础。就目前实际测试的情况来看,10GEPON整个产业链仍有待成熟,核心芯片尚未ASIC化;预计到2011年年中,将有2~3家芯片厂商,如Broadcom、PMC、Opulan等拥有整套(含OLT和ONU)ASIC芯片解决方案的能力,而OLT侧的ASIC芯片2010年下半年将会出现。


   10G GPON:在欧美和中国运营商的关注下,已有Verizon、FT、TI、Telefonica、PT、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组织进行了10GGPON的技术摸底测试,包括华为等主流的设备厂商都全面参与。目前,10GGPON系统设备已有实验室样机,核心芯片采用FPGA实现,符合光功率预算大于30dBm标准的10G/2.5G光模块已经出现,近来已有芯片厂商提出了2011年下半年推出ONU和OLTAISC的计划。但整体来看,10GGPON产业链远未成熟。


  10G PON技术的应用前景


  受业务需求和成本的制约,10GPON将在FTTB场景率先应用。国内三网融合政策的推出将使宽带接入市场的竞争加剧,运营商的光纤接入网络建设和升级改造也将提速,100M带宽入户将成为可能。


  中国人口密集,FTTB的建设模式已成为主流。在这种建设模式下,每个OLT端口下用户数可达256甚至512,而xPON的带宽只有1G/2.5G,平均到每用户的带宽,EPON用户只有8M,GPON用户只有20M,距离50M以上超带宽要求均有较大的差距,因而采用10G


  PON技术比较迫切。在FTTB模式下成本问题也不突出,MDU中光模块和MAC芯片只占成本的20%,同时还被十几个或几十个用户分摊,因此成本增加非常有限。所以,10GPON在初期应用的3年内FTTB是最合适的应用场景。


  当然,受三网融合政策的影响,中国国内运营商近来调整策略,开始积极推进FTTH/O的部署,而10G


  PON能否成为FTTH的主流技术选择,除了技术和设备成熟度因素之外,将主要取决于成本因素。10 GPON成本需要迅速下降,特别是10G


  PONONU的成本要在短期内与GEPON/GPONONU成本接近。要知道,当前10GPON光模块和MAC芯片的成本均是GEPON/GPON的数倍。而目前采用GEPON/GPON部署FTTH,在50%收敛比、1∶32分路比的情况下,GEPON/GPON的每户平均带宽可以超过50M/100M,每线综合成本已经下降至市场完全可以接受的水平。


  中国电信网络发展部节能减排处处长龚建中近日在出席某活动时表示,中国电信节能减排工作重点在网络层面,其中传统通信设备占总能耗的40%、数据中心占15%左右、通信基站占近25%,此外光纤的使用也带来了能耗增加。


  记者发现,与其他运营商不同的是,中国电信把“光纤”带来的的能耗作为其节能减排的四个重要部分之一单独强调,这与中国电信的网络构成不无关系。中国电信作为固网和宽带的领先运营商,光纤的使用相比其他运营商多出许多,而光传输存在信号衰减的问题,需要通过放大器予以维持,这就带来了一笔可观的耗能。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运营商节能减排大多涉及空调、电源等技术,而光传输过程中的能耗问题考虑的还比较少。此次中国电信将降低光纤能耗作为其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此领域技术的发展提上日程。“减小光纤信号衰减,减少光器件的耗能是技术发展的方向。”该人士说。


  龚建中介绍了中国电信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做努力和最新进展。他表示,为进一步响应国家的号召,响应国资委、工信部的号召,中国电信最近在内部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


  对于国家要求落实的“三大体系”,中国电信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了指标体系、统一检测体系、相关考核体系的建设。同时,已经明确节能减排要从三方面落实:“第一是网络运营,这是大头,占整个通信企业92%以上的能耗;第二是在管理上节能,建立制度、优化流程;第三是提供绿色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及产品。”


  龚建中表示,具体到中国电信的网络层面,传统通信设备占总能耗的40%、数据中心占15%左右、通信基站占近25%,此外光纤的使用也带来了能耗增加。“中国电信网络发展部将主要从这四部分入手来抓节能减排,目前规划目标和举措都已非常明确。”龚建中说。


  目前,三大运营商都非常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中国移动宣布其提前完成其承诺的减排任务后,中国电信也承诺到2012年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将比2009年下降30%。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中安网官方微信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无关。

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

订阅邮件
安防速递

每天三个要闻,知晓行业关键

E 周 刊

一周事,一朝知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