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技术
7.1综合布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7.1.1 布线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一、施工前的环境条件和施工准备
1.熟悉掌握和全面了解设计文件和图纸
⑴详细阅读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对其中主要内容,如设计说明、施工图纸和工程概算等部分,相互对照、认真核对。
⑵会同设计单位,现场核对施工图纸进行安装施工技术交底。设计单位有责任向施工单位对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的主要设计意图和各种因素考虑进行介绍。
结论:设计综合布线实际施工图。确定布线的走向位置。供施工人员、督导人员和主管人员使用。设计综合布线实际施工图
2.备料
(1)工程施工用的线缆、插座、信息模块、连接器、稳压电源等应该落实购货厂商,并确定提货日期。
(2)工程施工用的各种线槽、附件以及相关的布线材料应在开工前就位;
(3)如果集线器是集中供电,则准备好导线、铁管和制订好电器设备安全措施(供电线路必须按民用建筑标准规范进行)。
3.现场调查工程环境的施工条件
⑴由于综合布线系统的缆线绝大部分是采取隐蔽的敷设方式。
⑵在现场调查中要复核设计的缆线敷设路由和设备安装位置是否正确适宜,有无安装施工的足够空间或需要采取补救措施或变更设计方案。
⑶对于设备和干线交接间等专用房间,必须对其环境条件和建筑工艺进行调查和检验。
4.编制安装施工进度顺序和施工组织计划
要求安装施工计划必须详细、具体、严密和有序,便于监督实施和科学管理。
制定施工进度表(要留有适当的余地,施工过程中意想不到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并要求立即协调)。
二、设备、器材、仪表和工具的检验
1.设备和器材检验的一般要求
⑴安装施工前,进行对设备的详细清点和抽样测试。
⑵工程中所需主要器材的型号、规格、程式和数量都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
⑶缆线和主要器材数量必须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
⑷经清点、检验和抽样测试的主要器材应做好记录。
2.设备和器材的具体检验要求
⑴缆线的检验要求
⑵配线接续设备的检验要求
⑶接插部件的检验要求
⑷型材、管材和铁件的检验要求
3.仪表和工具的检测
⑴测试仪表的检验和要求
测试仪表应能测试三、四、五类双绞线对称电缆的各种电气性能,它是按TIA/EIA/TSB67中规定的二级精度要求考虑,注意搬运过程中精密仪器的安全。
⑵施工工具的检验
在工具的准备过程中应考虑周到,每种情况都可能发生,使用到的工具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三、向工程单位提交开工报告。
7.1.2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1.现场施工
现场施工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
项目经理:组织各部门进行现场技术分析、技术交底、人员安排;
技术部:负责技术交流,现场技术指导,组织解决技术问题;
施工部:进行现场施工、布线施工、卡线及设备安装;
质检部:负责施工质量和验收。
2.施工规范 严格按照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规范要求施工。
3.施工进度 严格控制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周期。
4.质量管理及措施
根据工程特点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拟定各项要做的管理计划并付储实施,在施工各阶段做到有组织、有制度、有各种数据,把工程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具体措施如下:
1)质量保证措施
●加强内部管理,实行各专用质量责任制,建立以公司工程师指导,项目经理负责质量检查的领导体制。
●项目经理组织各专业组长为开工做好技术准备,各专业技术组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图纸、施工规程和本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分项分部工程实施步骤,向班组人员进行任务交底。
●严格按图施工,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
●各班组应以各工序质量保证工程整体质量,各班组长必须对负责的专业工序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工程所用材料设备必须达到合格质量标准,且具有合格证书或材质证书,不合格的材料、设备不得发送施工现场。
●施工中所使用的计量工具必须是经过认可的器具,计量必须精确,仪器灵敏,以确保质量要求。
●现场施工人员必须虚心接受甲方及各级质检人员的检查监督,出现质量问题时必须及时上报并提出整改措施,进行层层落实。
2)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各专业组长参加的现场管理小组,负责现场管理、监督和协调工作。
●由各专业组长进行施工前现场调查,结合现场情况制定安全措施,明确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现场领导小组定期进行安全及文明施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现场作业人员应配备有效的劳动保护装备,保证施工环境的照明和通信条件。
●做到文明现场施工,采取必要的防盗防撬措施,争做文明施工队伍。
3)节约措施
●精确核算施工材料,实行限额领料,搞好计划减少材料损失。
●搞好机具设备的使用、维护,加强设备停滞时间和机具故障率管理,合理安排进场人员,加强劳动纪律,提高工作效率。
●搞好已完工的管理和保护,避免因保护不当损坏已完成的工程,造成重复施工。
●抓紧完工工程的检查及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图的绘制,抓紧工程收尾,减少管理费用支出。
●加强仪器工具的使用管理,按作业班组落实专人负责,以免造成丢失、损坏而影响工期。
5.甲方需配合事项
(1)提供一间配备电源的办公室,作为施工现场值班和办公使用。
(2)提供一间空房间,作为施工材料及工具库房。
(3)办理施工人员进场的各种手续;在施工前两天,清理好本层布线位置的物品,不妨碍施工,保管好重要物品及资料;在施工期间各房间留钥匙,以便配合施工人员出入方便。
(4)提供注意事项,提供布线路由的出入位置,如吊顶、地糟等。
(5)提供其他重要线路的具体位置,以避免施工中触碰这些线路。
(6)本着共同搞好布线工程的目的,积极配合施工人员使工程顺利进行。
6.综合布线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的规范
●ORTRONICSSCS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规范;
●中国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结构化布线系统设计总则;
●电话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7.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ANSITIA/EIA-568-A商用建筑的电信布线标准;
●TIA/EIA-569商用建筑标准中对电信路由和空间的规定;
●TIA/EIA-570照明、住宅和轻工业建筑布线标准;
●TIA/EIA-606配线间的管理;
●TIA/EIA-607屏蔽与接地;
●ISO/IEC11801商用建筑电信布线标准;
●EN/50173欧洲商用建筑电信布线标准;
●TIA/EIATSB-67测试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物综合布线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
●CCITTISDN综合业务数据网络标准;
●IEEE802.310Base-T网络标准;
●IEEE802.5TokenRing网络标准;
●ANSIFDDI100Mb/s光纤分布数据接口高速局域网标准;
●ATM155/622Mb/s异步传输模式标准;
●RS-232、X.25、RS-422异步和同步传输标准;
●中国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7.1.3综合布线工程的施工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安全要点:
●穿着合适的工装;●在计划工作时谨记安全;●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性;●确保电力线的位置正确;●使用合适的工具。
1.穿着合适的工装
穿着合适的工装可以保证工作中的安全,一般情况下,工装裤、衬衫和夹克就够用了。除了这些服装之外,在某些操作中还需要下面一些配件:
(1)安全眼镜。(2)安全帽。(3)手套。(4)劳保鞋。
2.计划工作时谨记安全
如果计划工作的时候发现有关的工作区域存在安全问题,可以请监督工程的人员来一起查看解决。
3.保证工作区域的安全
确保在工作区域的每个人的安全,一旦工程确定,在整个布线施工区域要设置安全带和安全标记,妥善安排管理各种施工工具以使其不防碍他人,缺乏管理的工具是造成伤害的安全隐患。
4.使用合适的工具
选择时注意以下几点:
●保证工具是锋利的;●修整好螺丝刀以使其刀头适合螺钉帽;●在需要电源工具的地方使用双绝缘电源工具;●确保工具处于良好状态;●如果工具磨损了,则要更换。
7.1.4综合布线工程施工使用的工具
在综合布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会用到几种普通的工具,下面列出了一些必要的工具:
●管锁钳;●斜嘴钳;●钻(1/4和1/2in钻深);●钻头;●通电测试仪;●钢锯;●扁嘴钳;●螺丝刀(扁头的和十字花的);●板岩锯;●通条;●铁丝剪;●多用刀;●绳子或拉绳;●冲击工具;●电缆夹;●布缆支架(如果使用卷轴电缆)。
7.1.5测试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整个工程进行测试,以保证工程质量。测试任务:
●测试工作间到设备间连通状况;●测试主干线连通状况;●测试信息传输速率、衰减率、距离接线图、近端串扰等性能参数。
7.1.6工程施工结束时的注意事项
在工程施工结束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清理现场,保持现场清洁、美观;
(2)对墙洞、竖井等交接处要进行修补;
(3)各种剩余材料汇总,并把剩余材料集中放置一处,登记其还可使用的数量;
(4)做总结材料。
总结材料主要有:开工报告;布线工程图;施工过程报告;测试报告;使用报告;工程验收所需的验收报告。
7.2综合布线系统的供电
1.负荷等级的选定
应根据智能化建筑的使用性质、重要程度、工作特点以及通信安全的保证程度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2.供电方式
采用三相四线制,单相额定电压(相电压)为220V,三相额定线电压为380V,频率均为交流50Hz。
3.供配电方式
一般有以下几种供配电方式:
(1)当智能化建筑是一类供电单位,供电十分可靠,周围环境较好而且没有电磁干扰的时候,可以考虑直接供电方式,以减少设备数量,节省工程投资。
(2)智能化建筑和智能化小区如果具有两路或者两路以上的交流电源,一般应该选用能够自动切换的电源设备。
(3)在综合布线系统中比较常用的是直接供电和不间断电源系统(UPS)相结合的方式,即由市电直接给设备间和机房内的辅助设备供电,而程控用户电话交换机和计算机主机以及网络系统的互联设备均由不间断电源系统(UPS)供电。
(4)设备间内装设程控用户电话交换机和计算机主机时,其电源设计的具体内容和设计要求应该分别按照《工业企业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规定》或计算机主机电源要求的有关规定来进行考虑。
(5)为了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的正常运行,设备间和管理区内应该设有独立、稳定、可靠的220V、50Hz交流电源,以便维护检修和日常管理。
(6)为了避免电磁干扰和对外辐射,电力线在进入机房以后,都应该采用穿放在金属管内的屏蔽方式。
7.3路由选择技术
对一个有经验的安装者来说,“宁可使用额外的1000m线缆,而不使用额外的100工时”,通常线要比劳力费用便宜。
1.了解建筑物的结构
对布线施工人员来说,需要彻底了解建筑物的结构。由于绝大多数的线缆的布线通过地板以下或天花板内,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对地板和吊顶内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也就是说,要准确地知道什么地方能布线,什么地方不易布线,并向用户方做出说明。
安装人员应该知道以下几种典型管路结构:
●活动地板(提升的,计算机);●设备系统;●绝缘墙;●砖墙;●直通;●花键天棚;●吊棚;●地板下导管;●拱形棚;●带有连接出口导管的墙。
2.检查拉(牵引)线
在一个现存的建筑物中安装任何类型的线缆之前,必须检查有无拉线。拉线是某种细绳,它沿着要布线缆的路由(管道)安放好,必须是路由的全长。绝大多数的管道安装者要给后继的安装者留下一条拉线,使布线缆容易进行,如果没有,则考虑穿接线问题。
3.确定现有线缆的位置
如果布线的环境是一座旧楼,则必须了解原有的线缆是如何布线的,用的是什么管道(如果有的话),这些管道是如何走的。了解这些,有助于为新的线缆建立路由。在某些情况下能使用原来的路由。
4.提供线缆支撑
根据安装情况和线缆的长度,要考虑使用托架或吊杆槽,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托架吊杆,使其加在结构上的质量不致于超重。
5.拉线速度的考虑
拉线缆的速度从理论上讲,线的直径越小,则拉线的速度越快。但是,有经验的安装者一般会采取慢速而又平稳的拉线,而不是快速的拉线,因为快速拉线通常会造成线的缠绕或被绊住。
6.最大拉力
拉力过大会造成线缆的变形,从而引起线缆传输性能的下降。在路由选择时应考虑线缆能承受的拉力。线缆最大允许的拉力如下:
⑴ 1根4对线电缆的最大允许拉力为100N;
⑵ 2根4对线电缆的最大允许拉力为150N;
⑶ 3根4对线电缆的最大允许拉力为200N;
⑷ n根线电缆的最大允许拉力为n×50+50N;
⑸ 不管多少根线对电缆,其最大拉力不能超过400N。
7.4线槽敷设技术
线槽使用材料的种类:分为金属槽、管、塑料(PVC)管。
从布槽范围看分工作间线槽、水平干线线槽,垂直干线线槽。
用什么样的材料,则根据用户的需求、投资来确定。
7.4.1金属管的敷设
1.金属管的加工要求
(1)为了防止在穿电缆时划伤电缆,管口应该没有毛刺和尖锐棱角。
(2)为了减小直埋管在沉陷时管口处对电缆的剪切力,金属管口一般应做成喇叭形。
(3)金属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明显的凹瘪现象。
(4)金属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5)镀锌管的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以增加使用寿命。
2.金属管切割套丝
在配管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的长度,对管子进行切割。管子的切割可使用钢锯、管子切割刀或电动切管机,严禁用气割。
金属管套丝:管子和管子连接,管子和接线盒、配线箱的连接,都需要在管子端部进行套丝。焊接钢管套丝,可用管子绞板(俗称代丝)或电动套丝机。硬塑料管套丝,可用圆丝板。
套丝时,先将管子在管子压力上固定压紧,然后再套丝。若利用电动套丝机,可提高工效。套完丝后,应随时清扫管口,将管口端面和内壁的毛刺用锉刀锉光,使管口保持光滑,以免割破线缆绝缘护套。
3.金属管弯曲
在敷设金属管时,应尽量减少弯头。每根金属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头不应超过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
金属管的弯曲工具:一般都用弯管器进行。
方法:先将管子需要弯曲部位的前段放在弯管器内,焊缝放在弯曲方向背面或侧面,以防管子弯扁,然后用脚踩住管子,手扳弯管器进行弯曲,并逐步移动弯管器,使可得到所需要的弯度。
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明配时,一般不小于金属管外径的6倍;只有一个弯时,应不小于金属管外径的4倍;整排金属管在转弯处,最好弯成同心圆的弯儿。
⑵暗配时,不应小于金属管外径的6倍;敷设于地下或混凝土楼板内时,不应小于金属管外径的10倍。
●管子无弯曲时,长度可达45m;●管子有1个弯时,直线长度可达30m;●管子有2个弯时,直线长度可达20m;●管子有3个弯时,直线长度可达12m;●暗管的管口应该光滑并加有绝缘套管,管口伸出部位应为25~50mm。
 
4.金属管的连接要求
金属管连接应牢固,密封良好,两管口对准。
金属管间的连接通常有两种方法:短套管连接和管接头螺纹连接。
套接的短套管或带螺纹的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金属管外径的2.2倍。金属管的连接采用短套接时,施工简单方便;采用管接头螺纹连接则较为美观,可以保证金属管连接后的强度。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均应保证需要连接的金属管管口对准、牢固、密封。
金属管进入信息插座的接线盒后,暗埋管可用焊接固定,管口进入盒的露出长度应小于5mm。明设管应用锁紧螺母或管帽固定,露出锁紧螺母的丝扣为2~4扣。
5.金属管的敷设
(1)金属管的暗设要求
●预埋在墙体中间的金属管内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的管径宜为15~25mm,直线布管时一般应在30m处设置暗线盒。
●敷设在混凝土、水泥里的金属管,其地基应该坚实、平整,不应有沉陷,以保证敷设后的线缆安全运行。
●金属管连接时,管口应该对准无错位,接缝应该严密,不得有水和泥浆渗入,以免影响管路的有效管理,保证敷设线缆时穿设顺利。
●金属管道应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
●建筑群之间金属管的埋没深度不应小于0.8m;在人行道下面敷设时,不应小于0.5m。
●金属管内应安置牵引线或拉线。
●金属管的两端应有标记,表示建筑物、楼层、房间和长度。
(2)管在明铺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金属管应用卡子固定,这种固定方式较为美观,且在需要拆卸时方便拆卸。金属的支持点间距,有要求时应按照规定设计。无设计要求时不应超过3m。在距接线盒0.3m处,用管卡将管子固定。在弯头的地方,弯头两边也应用管卡固定。
(3)光缆与电缆同管敷设时,应在暗管内预置塑料子管,将光缆敷设在塑料子管内,使光缆和电缆分开布放。
7.4.2金属槽的敷设
安装线槽应在土建工程基本结束以后,与其他管道(如风管、给排水管)同步进行,也可比其他管道稍迟一段时间安装。但应尽量避免在装饰工程结束以后进行安装,造成敷设线缆的困难。
金属桥架多由厚度为0.4~1.5mm的钢板制成。
特点:(与传统桥架相比),结构轻、强度高、外型美观、无需焊接、不易变形、连接款式新颖、安装方便等,它是敷设线缆的理想配套装置。
金属桥架分为槽式和梯式2类。槽式桥架是指由整块钢板弯制成的槽形部件;梯式桥架是指由侧边与若干个横档组成的梯形部件。桥架附件是用于直线段之间,直线段与弯通之间连接所必需的连接固定或补充直线段、弯通功能部件。支、吊架是指直接支承桥架的部件。它包括托臂、立柱、立柱底座、吊架以及其他固定用支架。
为了防止金属桥架腐蚀,其表面可采用电镀锌、烤漆、喷涂粉末、热浸镀锌、镀镍锌合金纯化处理或采用不锈钢板。
选择原则:可以根据工程环境、重要性和耐久性,选择适宜的防腐处理方式。
一般腐蚀较轻的环境可采用镀锌冷轧钢板桥架;
腐蚀较强的环境可采用镀镍锌合金纯化处理桥架,也可采用不锈钢桥架。
综合布线中所用线缆的性能,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为此,在工程中常选用有盖无孔型槽式桥架(简称线槽)。
1.线槽的安装要求
安装线槽应在土建工程基本结束以后,与其他管道(如风管、给排水管)同步进行,也可比其他管道稍迟一段时间安装。但尽量避免在装饰工程结束以后进行安装,造成敷设线缆的困难。
(1)线槽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视环境而定,最大不超过50mm。
(2)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3)垂直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4)线槽节与节之间采用接头连接板拼接,螺丝应拧紧。
(5)当直线段桥架超过30m或跨越建筑物时,应有伸缩缝,其连接宜采用伸缩连接板。
(6)线槽转弯半径不应小于槽内的线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
(7)线槽的盖板应紧固。
(8)支吊架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
为了防止电磁干扰,宜用辫式铜带把线槽连接到其经过的设备间,或楼层配线间的接地装置上,并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2.水平子系统线缆敷设支撑保护要求
(1)预埋金属线槽支撑保护要求
●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尺寸,按一层或二层设备,应至少预埋两根以上,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
●线槽直埋长度超过15m时,或在线槽路由上出现交叉、转变时宜设置拉线盒,以便布放线缆和维护。
●接线盒盒盖应该能够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采取防水措施。
●线槽宜采用金属管引入分线盒内。
(2)设置线槽支撑保护要求
●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1.5~2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结构体上的支撑点间距宜小于2m。
●金属线槽敷设时,在下列情况下设置支架或吊架:线槽接头处;间距1.5~2m;离开线槽两端口0.5m处;转弯处。
●塑料线槽底固定点间距一般为1m。
(3)在活动地板下敷设线缆时,活动地板内净空不应小于150mm。如果活动地板内作为通风系统的风道使用时,地板内净高不应小于300mm。
(4)采用公用立柱作为吊顶支撑柱时,可在立柱中布放线缆。立柱支撑点宜避开沟槽和线槽位置,支撑应牢固。
(5)在工作区的信息点位置和线缆敷设方式未定的情况下,或在工作区采用地毯下布放线缆时,宜设置交接箱,每个交接箱的服务面积约为80cm2。
(6)不同种类的线缆布放在金属线槽内,应同槽分室(用金属板隔开)布放。
(7)采用格形楼板和沟槽相结合时,敷设线缆支撑保护要求
●沟槽和格形线槽必须沟通。
●沟槽盖板可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盖板和信息插座出口处应采取防水措施。
●沟槽的宽度宜小于600mm。
3.干线子系统的线缆敷设支撑保护要求
(1)线缆不得布放在电梯或管道竖井中。
(2)干线通道间应沟通。
(3)弱电间中的线缆穿过每层楼板使用的孔洞宜为方形或圆形。长方形孔尺寸不宜小于300mm×100mm,圆形孔洞处应至少安装三根圆形钢管,管径不宜小于100mm。
(4)建筑群干线子系统线缆敷设支撑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
7.4.3 PVC塑料管的敷设
PVC管一般是在工作区暗埋线槽,操作时要注意两点:
●管转弯时,弯曲半径要大,便于穿线。●管内穿线不宜太多,要留有50%以上的空间。
7.4.4 塑料槽的敷设
塑料槽的规格有多种,其敷设从理论上讲类似金属槽,但操作上还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3种方式:
●在天花板吊顶打吊杆或托式桥架;●在天花板吊顶外采用托架桥架敷设;●在天花板吊顶外采用托架加配定槽敷设。
采用托架时,一般在1m左右安装一个托架。采用固定槽时,一般在1m左右安装固定点。固定点是指把槽固定的地方。根据槽的大小建议:
⑴对于25mm×20mm~25mm×30mm规格的槽,一个固定点应有2~3个固定螺丝,并水平排列。
(2)对于25mm×30mm以上规格的槽,一个固定点应有3~4个固定螺丝,排列呈梯形状,使槽的受力点分散分布。
(3)除了固定点外,应每隔1m左右钻2个孔,用双绞线穿入,待布线结束后,把所布的双绞线捆扎起来。
水平干线、垂直干线布槽的方法是一样的,差别在一个是横布槽一个是竖布槽。
在水平干线与工作区交接处,不易施工时,可采用金属软管(蛇皮管)或塑料软管连接。
7.4.5 槽、管大小选择的计算方法
根据工程施工的体会,对槽、管的选择可采用以下简易方式:
其中:n:用户所要安装的线缆数(已知数);槽(管)截面积:要选择的槽管截面积(未知数);
线缆截面积:选用的线缆面积(已知数);70%:布线标准规定允许的空间;
40%~50%:线缆之间浪费的空间。
7.5 布线电缆桥架设计技术
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通常由多个信息监控和通信设施等相应的系统组成,诸如BA(楼宇自动化)、OA(办公自动化)、CA(通信自动化)等,并根据建筑主体的功能需求来确定其等级和内容。
由于建筑物内多种管线平行交叉,空间有限,特别是大型写字楼、金融商厦、酒店、场馆等建筑,信息点密集,因此缆线敷设除了采用楼板沟槽和墙内埋管方式外,在竖井和屋内天棚吊顶内广泛采用电缆桥架,提供不同走向的布线。
7.5.1 桥架结构
电缆桥架分为槽式、托盘式和梯架式等结构,由支架、托臂和安装附件等组成。选型时应注意桥架的所有零部件是否符合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的成套要求。
7.5.2 桥架荷载及荷载特性
1.电缆桥架的荷载
电缆桥架的荷载分为静荷载、动荷载和附加荷载。
静荷载是指敷设在电缆桥架内的电缆的重量,通常我们根据桥架中电缆的敷设路由,用电缆的种类、根数、每根电缆单位长度的重量来反映静荷载的大小。
Q使用=q1+q2
其中:q1:电缆的均布荷载(各层的均布荷载中取最大值)(kN/m2),均布荷载是托盘、梯架或电缆槽的荷载;
q2:在敷设或检修电缆时,施工维修人员重量的等效均布荷载(kN/m2)。
7.5.3 桥架的胀缩问题
由于环境温度变化,钢质电缆桥架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室外桥架受温度影响较大,例如,若环境最高温度为40℃,最低温度为-20℃,则电缆桥架的最大收缩量按下式求得:
由此得出:
温差为60℃时,Δ
ι
=0.672mm/m;
温差为50℃时,Δ
ι
=0.560mm/m;
温差为40℃时,Δ
ι
=0.448mm/m。
工程设计中直线段电缆桥架应考虑伸缩接头,伸缩接头的间距建议按以下取定:
●当温差为40℃时为50m;
●当温差为50℃时为40m;
●当温差为60℃时为40m。
7.5.4 桥架的接地
在布线工程施工中,镀锌电缆桥架必须进行良好的接地。
(1)镀锌电缆桥架直接板的每个固定螺栓接触电阻应小于0.005Ω,此时电缆桥架可作为接地干线(喷粉电缆桥架不宜作接地干线),每个电缆桥架的电阻值可按下式计算:
其中:
ρ
=15×10.6Ω·cm(20℃时);
L
:长度,按100mm计算;
S
:截面积(cm2)。
(2)当电缆桥架安装连接成整体后,每根梯边(或每个电缆槽)的电阻为
其中:
R
:梯边电阻,即(电缆槽)全长总电阻(mΩ);
r
:梯边单位长度电阻(mΩ/m);
r
':直接板固定螺栓接触电阻。
7.5.5 桥架设计及安装要求
(1)确定方向。
(2)荷载计算。
(3)确定桥架的宽度。
(4)确定安装方式。
(5)绘出电缆桥架平、剖面图。
此外,还有其他的安装要求:
(1)电缆桥架由室外进入建筑物内时,桥架向外的坡度不得小于1/100。
(2)电缆桥架与用电设备交越时,其间的净距不小于0.5m。
(3)两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其间的净距不小于0.6m。
(4)在平行图上绘出桥架的路由,要注明桥架起点、终点、拐弯点、分支点及升降点的坐标或定位尺寸、标高。
(5)桥架支撑点,如立柱、托臂或非标准支、构架的间距、安装方式、型号规格、标高,可在平面上列表说明,也可分段标出,用不同的剖面图、单线图或大样图表示。
(6)电缆引下点位置及引下方式。
(7)电缆桥架宜高出地面2.2m以上,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应小于0.3m,桥架宽度不宜小于0.1m,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不应超过50%。
(8)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
(9)在吊顶内设置时,槽盖开启面应保持80mm的垂直净空,线槽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
(10)布放在线槽的缆线可以不绑扎,槽内缆线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缆线不应溢出线槽,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
(11)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线缆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
(12)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
(13)金属线槽敷设时,在下列情况下设直至架或吊架:
●线槽接头处;●间距3m;●离开线槽两端口0.5m处;●转弯处。
此外,材料统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桥架:分别统计出工程所需的各种型号、各种规格桥架的全长,并除以该桥架的标准长度,得出所需该桥架的数量,并在此基础上增加1%~2%的余量。
(2)立柱:如果采用统一规格的立柱,可用桥架全长除以平均立柱间距,得出立柱数,再增加2%~4%的余量。如果立柱规格不一,则需分别统计。
(3)托臂:桥架全长除以托臂平均间距,再增加1%~2%的余量,即为总需量。
(4)其他部件:按其主体数乘以一定比例(视总厂而定)求得其总数。特殊部件如垂直弯接板,转弯接板等需分别统计。
7.6 双绞线线缆敷设技术
7.6.1 双绞线的布线安全
在双绞线布线工程中,参加施工的人员应遵守以下几点:
●穿着合适的衣服;●使用安全的工具;●保证工作区的安全;●制定施工安全措施。
7.6.2 双绞线布放的一般要求
(1)布放线缆前应核对其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是否与设计规定相符合。
(2)布放的线缆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挤压和损伤。
(3)布放前,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标明起始和终端位置以及信息点的标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4)信号电缆、电源线、双绞线缆、光缆及建筑物内的其他弱电线缆应分离布放。
(5)布放的线缆应有冗余。
(6)布放线缆时,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线缆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
(7)线缆布放过程中为了避免受力和扭曲,应制作合格的牵引端头。
7.6.3 放线
1.从线缆箱中拉线
⑴.除去塑料塞;
⑵.通过出线孔拉出数米的线缆;
⑶.拉出所要求长度的线缆,割断它,将线缆滑回到槽中去,留数厘米伸出在外面;
⑷.重新插上塞子以固定线缆。
2.线缆处理(剥线)
⑴.使用斜口钳在塑料外衣上切开“1”字型长的缝;
 
⑵.找出尼龙的扯绳;
⑶.将电缆紧握在一只手中,用尖嘴钳夹紧尼龙扯绳的一端,并把它从线缆的一端拉开,拉的长度根据需要而定;
⑷.割去无用的电缆外衣。
7.6.4 线缆牵引技术
线缆牵引技术:用一条拉线将线缆牵引穿入墙壁管道、吊顶和地板管道的技术。它所用的方法取决于要完成工程的类型、线缆的质量、布线路由的难度。
1)牵引多条4对双绞线的方法一
⑴.将多条线缆聚集成一束,并使它们的末端对齐;
⑵.用电工胶带紧绕在线缆束外面,在末端外绕长5~6cm;
⑶.将拉绳穿过电工带缠好的线缆并打好结。
2)牵引多条4对双绞线的方法二
如果在拉线缆过程中连接点散开了,则要收回线缆和拉线重新制作,因此拉线和双绞线需要更牢靠的固定连接。
⑴.除去一些绝缘层,暴露出5cm的裸线;
⑵.将裸线分成两束;
⑶.将两束导线互相缠绕起来形成环;
⑷.将拉绳穿过此环并打结,然后将电工带缠到连接点周围,要缠得结实和平滑。
3)牵引单条25对双绞线的方法
⑴.将缆向后弯曲以便建立一个环,直径约150~300mm,并使得线缆末端与线缆本身绞紧;
⑵.用电工带紧紧地缠在绞好的线缆上,以加固此环;
⑶.把拉绳拉接到缆环上;
⑷.用电工带紧紧地将连接点包扎起来。
4)牵引多条25对双绞线的方法
⑴.剥除约30cm的线缆护套,包括导线上的绝缘层;
⑵.使用针口钳将线切去,留下约12根;
⑶.将导线分成两个绞线组;
⑷.将两组绞线交叉的穿过拉线的环,在线缆的那边建立一个闭环;
⑸.将双绞线一端的线缠绕在一起以使环封闭;
⑹.将电工带紧紧地缠绕在线缆周围,覆盖长度约5cm,然后继续再绕上一段。
7.6.5 建筑物水平干线布线
1.管道布线
管道布线是在浇筑混凝土时已把管道预埋在地板中,管道内有牵引电缆线的钢丝或铁丝。施工时只需通过管道图纸了解地板管道,就可做出施工方案。
对于没有预埋管道的新建筑物,布线施工可以与建筑物装潢同步进行,这样便于布线,又不影响建筑的美观。
管道一般从管理区埋到信息插座安装孔,施工时只要将双绞线固定在信息插座的接线端,从管道的另一端牵引拉线就可将线缆引到管理间。
2.吊顶内布线
⑴.索取施工图纸,确定布线路由。
⑵.沿着所设计的路由(即在电缆桥架槽体内)打开吊顶,用双手推开每块镶板。
⑶.将多个线缆箱并排放在一起,并使出线口向上。
⑷.加标注。纸箱上可直接写标注,线缆的标注写在线缆末端,贴上标签。
⑸.将合适长度的牵引线连接到一个带卷上。
⑹.从离配线间最远的一端开始,将线缆的末端(捆在一起)沿着电缆桥架牵引经过吊顶走廊的末端。
⑺.移动梯子,将拉线投向吊顶的下一孔,直到绳子到达走廊的末端。
⑻.将每两个箱子中的线缆拉出形成“对”,用胶带捆扎好。
⑼.将拉绳穿过3个用带子缠绕好的线缆对,绳子结成一个环,再用带子将3对线缆与绳子捆紧。
⑽.回到拉绳的另一端,人工牵引拉绳,所有的6条线缆(3对)将自动从线箱中拉出并经过电缆桥架牵引到配线间。
⑾.对下一组线缆(另外3对)重复步骤8的操作。
⑿.继续将剩下的线缆组增加到拉绳上,每次牵引它们向前,直到走廊末端,再继续牵引这些线缆一直到达配线间连接处。
7.6.6 建筑物垂直干线布线
在竖井中敷设垂直干线一般有两种方式:向下垂放电缆和向上牵引电缆。相比较而言,向下垂放比向上牵引容易。
1.向下垂放线缆的一般步骤
⑴.把线缆卷轴放到最顶层。
⑵.在离房子的开口(孔洞处)3~4m处安装线缆卷轴,并从卷轴顶部馈线。
⑶.在线缆卷轴处安排所需的布线施工人员(人数视卷轴尺寸及线缆质量而定),另外,每层楼上要有一个工人,以便引寻下垂的线缆。
⑷.旋转卷轴,将线缆从卷轴上拉出。
⑸.将拉出的线缆引导进竖井中的孔洞。在此之前,先在孔洞中安放一个塑料的套状保护物,以防止孔洞不光滑的边缘擦破线缆的外皮。
⑹.慢慢地从卷轴上放缆并进入孔洞向下垂放,注意速度不要过快。
⑺.继续放线,直到下一层布线人员将线缆引到下一个孔洞。
⑻.按前面的步骤继续慢慢地放线,并将线缆引入各层的孔洞,直至线缆到达指定楼层进入横向通道。
2.向上牵引线缆的一般步骤
条件:需要使用电动牵引绞车
⑴.按照线缆的质量,选定绞车型号,并按绞车制造厂家的说明书进行操作。先往绞车中穿一条绳子。
⑵.启动绞车,并往下垂放一条拉绳(确认此拉绳的强度能保护牵引线缆),直到安放线缆的底层。
⑶.如果缆上有一个拉眼,则将绳子连接到此拉眼上。
⑷.启动绞车,慢慢地将线缆通过各层的孔向上牵引。
⑸.缆的末端到达顶层时,停止绞车。
⑹.在地板孔边沿上用夹具将线缆固定。
⑺.当所有连接制作好之后,从绞车上释放线缆的末端。
7.6.7 建筑群间电缆布线技术
在建筑群中敷设线缆时,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即地下管道敷设和架空敷设。
1.管道内敷设线缆
在管道中敷设线缆时,有3种情况:
●小孔到小孔敷设;●在小孔间的直线敷设;●沿着拐弯处敷设。
可用人和机器来敷设线缆,到底采用哪种方法,依赖于下述因素:
●管道中有没有其他线缆;●管道中有多少拐弯;●线缆有多粗和多重。
由于很难确切地说是用人力还是用机器来牵引线缆,因此只能依照具体情况来解决。
2.架空敷设线缆
⑴.电杆以30~50m的间隔距离为宜;
⑵.根据线缆的质量选择钢丝绳,一般选8芯钢丝绳;
⑶.接好钢丝绳;
⑷.架设线缆;
⑸.每隔0.5m架一个挂钩。
7.6.8 6类布线安装方法
1.电缆的拉伸张力
在进行6类布线的时候,不要超过电缆制造商规定的电缆拉伸张力。张力过大会使电缆中的线对绞距变形,严重影响电缆抑制噪音(包括近端串扰、远端串扰及其衍生物)能力以及电缆的结构化回波损耗,进而改变电缆的阻抗,损害整体回波损耗性能,影响高速局域网(如千兆以太网)的传输性能。此外,张力过大还可能导致线对散开,损坏导线。
2.电缆的弯曲半径
一般情况下,电缆制造商都建议,安装后的电缆弯曲半径不得低于电缆直径的8倍。对典型的6类电缆而言,弯曲半径应大于50mm。
3.电缆的压缩
避免使电缆扎线带过紧而压缩电缆。在大的成捆电缆或电缆设施中最可能发生这个问题,其中成捆电缆中外面的电缆会比内部的电缆承受更多的压力。压力过大会使电缆内部的绞线变形,影响其性能,一般会使回波损耗处于不合格状态。
4.电缆的重量
在使用悬挂线支撑电缆时,必须考虑电缆的重量。电缆的重量因制造商而异,比如Molex企业布线网络部23号(直径为0.6mm)6类电缆的重量大约是5类电缆的两倍。
5.电缆的打结
在从卷轴上拉出电缆时,要注意电缆可能会打结。电缆打结就应视为损坏,应更换电缆。因为即使弄直电缆结,损坏也已经发生,这一点可以通过对电缆的测试得到验证。
6.成捆电缆中的电缆数量
当任意数量的电缆以很长的平行长度捆在一起时,其中具有相同绞距的不同电缆的线对电容耦合(如蓝线对到蓝线对)会导致串扰明显提高,这称为“外来串扰”。这一指标还有待布线标准的规范或精确定义。
7.电缆护套剥开的长度
在电缆端接点上进行端接后,从外皮到IDC(绝缘置换连接器)之间露出的线对必须保持最小长度。剥开的护套长度越小,越有利于电缆内部的线对保持绞距,实现最有效的传输通路。
8.线对的散开
在线缆端接点,应使电缆中的每个线对的绞距尽可能靠近IDC。线对绞距由电缆制造商计算后确定,改变它们将给电缆性能带来不利影响。
9.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在5类和超5类布线中已经是个问题,在6类布线中更为严重。因为环境温度会影响电缆的传输特点,所以,应尽量避免可能遇到的高温环境。
7.6.9 布线系统中线缆标识的选择
选择了适合的标签后,第二个应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印制标签,可选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使用预先印制的标签。预先印制的标签有文字或符号两种。
(2)使用手写的标签。手写标签要借助于特制的标记笔,书写内容灵活、方便,但要特别注意字体的工整与清晰。
(3)借助软件设计和打印标签。对于需求数量较大的标签而言,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使用软件程序,这类软件程序在印制标准的标签或设计与印制用户自己的专用标签时可提供最大的灵活性。
(4)使用手持式标签打印机现场打印。
7.7 综合布线接地保护技术
7.7.1 综合布线系统接地的结构组成
根据商业建筑物接地和接线要求的规定,综合布线系统接地的结构包括接地线、接地母线(层接地端子)、接地干线、主接地母线(总接地端子)、接地引入线和接地体6部分。在进行系统接地的设计时,可按上述6个要素分层进行设计。
1.接地线
接地线是指综合布线系统各种设备与接地母线之间的连线,所有接地线均为铜质绝缘导线,其截面应不小于4mm2。表7.3即是接地导线与地面距离的参考选择说明。
2.接地母线(层接地端子)
接地母线是水平布线子系统接地线的公用中心连接点。
3.接地干线
接地干线是由总接地母线引出,连接所有接地母线的接地导线。
4.主接地母线(总接地端子)
一般情况下,每栋建筑物都有一个主接地母线。主接地母线作为综合布线接地系统中接地干线及设备接地线的转接点,其理想位置宜设于外线引入间或建筑管理间。
5.接地引入线
接地引入线指主接地母线与接地体之间的接地连接线,宜采用镀锌扁钢。接地引入线应作绝缘防腐处理,在其出土部位应有防机械损伤措施,且不宜与暖气管道同沟布放。
6.接地体
接地体分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两种。当综合布线采用单独接地系统时,接地体一般采用人工接地体,并应满足以下条件:
(1)距离工频低压交流供电系统的接地体不宜小于10m。
(2)距离建筑物防雷系统的接地体不应小于2m。
(3)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当综合布线采用联合接地系统时,接地体一般利用建筑物基础内钢筋网作为自然接地体,其接地电阻应小于1Ω。
●当建筑物遭受雷击时,楼层内各点电位分布比较均匀,工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能得到较好的保障。同时,大楼的框架结构对中波电磁场能提供10~40dB的屏蔽效果。
●容易获得较小的接地电阻。
●可以节约金属材料,占地少。
7.7.2 接地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屏蔽保护接地
在屏蔽保护接地系统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具有屏蔽性能的建筑群子系统的主干电缆(包括公用通信网等各种引入电缆)在进入房屋建筑后,应在电缆屏蔽层上(即接地点)焊好直径为5mm的多股铜芯线,并连接到临近入口处的接地线装置上,要求焊接牢靠稳固。接地线装置的位置距离电缆入口处不应大于15m(入口处是指电缆从管道的引出处),同时应尽量使电缆屏蔽层接地点接近入口处。
(2)综合布线系统所有缆线均采用了具有屏蔽性能的结构,且在利用其屏蔽层组成整体系统性接地网时,在设计中要明确规定,施工中对各段缆线的屏蔽层都必须保持360°良好的连续性相互连接,并应注意导线相对位置不变。
(3)综合布线系统为屏蔽系统时,其配线设备端也应接地,用户终端设备处的接地视具体情况来定。两端的接地应尽量连接在同一接地体(即单点接地)。
(4)由于采用屏蔽系统的工程建设投资较高,有时为了节约投资,不得不采用非屏蔽缆线,或者虽然使用了屏蔽缆线,但是屏蔽层的连续性和接地系统却得不到保证。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应采取以下措施:
●在非屏蔽缆线的路由附近敷设直径为4mm的铜线作为接地干线,其作用与电缆屏蔽层完全相同,并要求像电缆屏蔽层一样采取接地措施。
●在需要屏蔽缆线的场合,如采用非屏蔽缆线穿放在钢管或金属槽道(或桥架)内敷设时,要求各段钢管或金属槽道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在其两端有良好的接地。
(5)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干线交接间应有电气保护和接地。其要求是:
●干线交接间中的主干电缆如为屏蔽结构,且有线对分支到楼层时,除应按要求将电缆屏蔽层连接外,还应做好接地。
●干线交接间中主干电缆的位置应尽量靠近垂直的接地导体(如高层建筑中的钢结构),并尽可能位于建筑物内部的中心部位。
2.安全保护接地和防雷保护接地
(1)当通信线路处在下述的任何一种情况时,就认为该线路处于危险环境内,根据规定应对其采取过压、过流保护措施。
●雷击引起的危险影响;●工作电压超过250V的电源线路碰地;●地电位上升到250V以上引起的电源故障;●交流50Hz感应电压超过250V。
(2)当通信线路能满足和具有下述任何一个条件时,可认为通信线路基本不会遭受雷击,其危险性可以忽略不计。
●该地区每年发生的雷暴日不大于5天,其土壤电阻率ρ小于或等于100Ω·m。
●建筑物之间的通信线路采用直埋电缆,其长度小于42m。
●通信电缆全程完全处于已有良好接地的高层建筑中,或其他高耸构筑物所提供的类似保护伞的范围内(有些智能化小区具有这样的特点),且电缆有良好的接地系统。
(3)综合布线系统中采取过压保护措施的元器件,目前有气体放电管保护器或固态保护器两种,宜选用气体放电管保护器。固态保护器因价格较高,所以不常采用。
(4)综合布线系统的缆线会遇到各种电压,过压保护器并不能完全保护系统。
(5)当智能化建筑避雷接地采用外引式泄流引下线入地时,通信系统接地应与建筑避雷接地分开设置,并保持规定的间距。
●当建筑物遭受雷击时,楼内各点电位的分布比较均匀,工作人员和所有设备的安全将得到较好的保障。
●较容易采取比较小的接地电阻值。
●节省金属材料,占地少,不会发生矛盾。
(6)当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时,为了减少危险,要求总接线排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以限制接地装置上的高电位值出现。
(7)智能化建筑内综合布线系统的有源设备的正极和外壳、主干电缆的屏蔽层及其连通线均应接地,并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
(8)信息插座的接地可利用电缆屏蔽层连至每层的配线柜上。
(9)综合布线的电缆采用金属槽道或钢管敷设时,槽道或钢管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在两端应有良好的接地。
(10)干线电缆的位置应接近垂直的地导体(例如建筑物的钢结构),并尽可能位于建筑物的网络中心部位。
7.8 综合布线系统的防护技术
7.8.1 防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的:主要是防止外来的电磁干扰和向外产生电磁辐射,前者直接影响综合布线系统的正常运行,后者则是综合布线系统传递信息时产生泄露的原因。
(1)通信网络的传输速率迅速提高,导致容易产生向外的电磁辐射和受到外界的电磁干扰。
(2)电磁干扰源日益增多,特别是移动通信系统的增加,使得综合布线系统的客观传输条件迅速恶化。
(3)网络的安全可靠性要求提高,如果不采用防护措施,一方面会造成信息失密,不能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工作。
综合布线网络在遇有下列情况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1)在大楼内部存在下列干扰源,且不能保持安全间隔的时候:
①配电箱和配电网产生的高频干扰;
②大功率电动机电火花产生的谐波干扰;
③荧光灯管、电子启动器;
④开关电源;
⑤电话网的振铃电流;
⑥信息处理设备产生的周期性脉冲。
(2)在大楼外部存在下列干扰源,且处于较高电磁场强度的环境的时候:
①雷达;
②无线电发射设备;
③移动电话基站;
④高压电线;
⑤电气化铁路;
⑥雷击区。
(3)周围环境的干扰信号场强,或综合布线系统的噪声电平超过下列规定时:
①对于计算机局域网,引入10kHz~600MHz以下的干扰信号,其场强为lV/m;600MHz~2.8GHz的干扰信号,其场强为5V/m。
 
②对于电信终端设备,通过信号、直流或交流等引入线,引入RF0.15~80MHz的干扰信号,其场强度为3V(幅度调制80%,1kHz)。
③具有模拟/数字终端接口的终端设备提供电话服务时,噪声信号电平应符合规定。
7.8.2 防护标准和要求
在具体工程施工中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当建筑物内的综合布线系统遇到以下几种干扰源,且不能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有可能对系统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时,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实际条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建筑物内部的配电网络和配电设备在工作中产生的高频干扰;
●功率较大的电动机电火花产生的谐波干扰;
●荧光灯管、电子启动器和开关电源等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干扰;
●公用通信网的振铃电流、电力开关的脉冲和信息处理设备产生的周期性脉冲所产生的电磁干扰;
●复印机、打印机、碎纸机等办公设备的影响。
(2)当综合布线系统的周围环境存在以下的电磁干扰源,且有较高的电磁场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证信息传输质量。
●雷达、无线电发射设备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等设施;●高压电力线或电气化铁路等区段;●建筑物位于雷击次数较多的地区。
(3)当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干扰信号场强或综合布线系统的噪声电子超过规定时,应该采取保护措施。
(4)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射干扰波场强超过如表7.4所示的规定时,应该采取防护措施。
(5)综合布线系统与其他的干扰源的间距应该符合如表7.5所示的要求,以满足相互之间的传输需要。
表7.4 综合布线系统发射干扰波场强限值
设备类别和测量距离A类设备30mB类设备10m
频率范围30~230MHz30dBuV/m30dBuV/m
230MHz~1GHz37dBuV/m37dBuV/m
表7.5综合布线系统与其他干扰源的间距
序号仪器状况最小间距/m备注
1380V电力电缆<2kVA与电缆平行敷设13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平行长度小于或者等于10m时候,最小间距可以是1cm
有一方在接地的线槽中7
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
2380V电力电缆
<2kVA~5kVA与电缆平行敷设30
有一方在接地的线槽中15
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8
3380V电力电缆
5kVA以上与电缆平行敷设60
有一方在接地的线槽中30
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15
4荧光灯、氩灯、电子启动器或交感设备与线缆接近15~30
5无线电发射设备、雷达设备和其他工业设备与线缆接近
6配线箱与配线设备接近
7电梯、变电室尽量远离
7.8.3 防护措施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采用的防护措施应该主要注意以下问题。
1.各种电缆和布线部件(包括配线设备)的选用
在采取防护措施的时候,选用电缆和设备是关键,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查周围的环境条件,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测试,以取得详实可靠的依据。
(2)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防护标准要求,结合目前用户的信息需要和今后发展等因素,对各种线缆和设备的性能特点进行对比,选用非屏蔽系统或屏蔽系统。
2.防火安全保护
智能化建筑中的防火问题是极为重要的。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施工中,应该注意的是上升通道(电缆竖井)的防火措施,其中主要与缆线的选用和环境保护有关,通常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智能化建筑中的易燃区域或电缆竖井内,综合布线系统所有的电缆或光缆都要采用阻燃护套。
(2)在易燃区域或电缆竖井内,所有敷设的电缆或者光缆都应该选用防火、防毒的产品。
3.综合布线系统的过压保护
作为气体放电管保护器的陶瓷外壳内密封有两个电极,其间有放电间隙,并充有惰性气体。
4.综合布线系统的过流保护
宜选用能够自复的保护器。由于电缆上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电压,如果连接设备为其提供了对地的低阻通路,则不足以使过压保护器动作,而其产生的电流却可能损坏设备或引起着火。
7.9 光纤传输通道施工技术
7.9.1 光缆施工的基础知识
1.操作程序
(1)在进行光纤接续或制作光纤连接器时,施工人员必须戴上眼镜和手套,穿上工作服,保持环境洁净。
(2)不允许观看已通电的光源、光纤及其连接器,更不允许用光学仪器观看已通电的光纤传输通道器件。
(3)只有在断开所有光源的情况下,才能对光纤传输系统进行维护操作。
2.光纤布线过程
⑴由于光纤的纤芯是石英玻璃的,极易弄断,因此在施工弯曲时,决不允许超过最小的弯曲半径。
⑵光纤的抗拉强度比电缆小,因此在操作光缆时,不允许超过各种类型光缆抗拉强度。
⑶在光缆敷设好以后,在设备间和楼层配线间将光缆捆接在一起,然后才进行光纤连接。可以利用光纤端接装置(OUT)、光纤耦合器、光纤连接器面板来建立模组化的连接。当敷设光缆工作完成,以及在应有的位置上建立互连模组以后,就可以将光纤连接器加到光纤末端上,并建立光纤连接。
⑷通过性能测试来检验整体通道的有效性,并为所有连接加上标签。
7.9.2 光缆施工的准备工作
1.光缆的检验要求
(1)工程所用的光缆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
(2)光纤所附标记、标签内容应齐全和清晰;
(3)光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光缆应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
(4)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观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5)光纤跳线检验应符合规定:具有经过防火处理的光纤保护包皮,两端的活动连接器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每根光纤接插线的光纤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应符合设计要求。
2.配线设备的使用应符合的规定
(1)光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光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记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记名称应统一,标记位置应正确、清晰。
7.9.3 光缆布线的要求
布放光缆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挤压和损伤。光缆布放前,其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应书写清晰、端正和正确。最好以直线方式敷设光缆。若有拐弯,光缆的弯曲半径在静止状态时至少应为光缆外径的10倍,在施工过程中至少应为20倍。
7.9.4 光缆的布放
1.通过弱电井垂直敷设
在弱电井中敷设光缆有两种选择:向上牵引和向下垂放。通常,向下垂放比向上牵引容易些。
向下垂放敷设光缆的步骤:
⑴.在离建筑顶层设备间的槽孔1~1.5m处安放光缆卷轴,使卷筒在转动时能控制光缆。
⑵.转动光缆卷轴,并将光缆从其顶部牵出。
⑶.引导光缆进入敷设好的电缆桥架中。
⑷.慢慢地从光缆卷轴上牵引光缆,直到下一层的施工人员可以接到光缆并引入下一层。
在弱电间敷设光缆时,为了减少光缆上的负荷,应在一定的间隔上(如5.5m)用缆带将光缆扣牢在墙壁上。用这种方法,光缆不需要中间支持,但要小心地捆扎光缆,不要弄断光纤。为了避免弄断光纤及产生附加的传输损耗,在捆扎光缆时不要碰破光缆外护套。
固定光缆的步骤:
⑴.使用塑料扎带,由光缆的顶部开始,将干线光缆扣牢在电缆桥架上;
⑵.由上往下,在指定的间隔(5.5m)安装扎带,直到干线光缆被牢固地扣好;
⑶.检查光缆外套有无破损,盖上桥架的外盖。
2.通过吊顶敷设光缆
敷设光纤从弱电井到管理区的这段路径,一般采用走吊顶(电缆桥架)敷设的方式。
具体步骤:
⑴.沿着所建议的光纤敷设路径打开吊顶;
⑵.利用工具切去一段光纤的外护套,并由一端开始的0.3m处环切光缆的外护套,然后除去外护套;
⑶.将光纤及加固芯切去并掩没在外护套中,对需敷设的每条光缆重复此过程;
⑷.将纱线与带子扭绞在一起;
⑸.用胶布紧紧地将长20cm范围的光缆护套缠住;
⑹.将纱线馈送到合适的夹子中去,直到被带子缠绕的护套全塞入夹子中为止;
⑺.将带子绕在夹子和光缆上,将光缆牵引到所需的地方,并留下足够长的光缆供后续处理用。
7.9.5 光纤端接的主要材料
(1)连接器件;(2)套筒;(3)缓冲层光纤缆支持器(引导);(4)带螺纹帽的扩展器;(5)保护帽。
7.9.6 组装标准光纤连接器的方法
1.ST型护套光纤现场安装方法
⑴.打开材料袋,驱除连接体和后罩壳。
⑵.转动安装平台,使安装平台打开,用所提供的安装平台底座,把安装工具固定在一张工作台上。
⑶.把连接体插入安装平台插孔内,释放拉簧朝上,把连接体的后壳罩向安装平台插孔内推。
⑷.在连接体的后罩壳上拧紧松紧套(捏住松紧套有助于插入光纤),将后壳罩带松紧套的细端先套在光纤上,挤压套管并沿着芯线方向向前滑。
⑸.用剥线器从光纤末端剥去约40~50mm外护套,护套必须剥得干净,端面成直角。
⑹.让纱线头离开缓冲层集中向后,在护套末端的缓冲层上做标记。
⑺.在裸露的缓冲层处拿住光纤,把离光纤末端6mm或11mm标记处的900μm缓冲层剥去。
⑻.用一块沾有酒精的纸或布小心地擦洗裸露的光纤。
⑼.将纱线抹向一边,把缓冲层压在光纤切割器上。
⑽.把切割后的光纤插入显微镜的边孔里,检查切割是否合格。
⑾.从连接体上取下后端防尘罩并仍掉。
⑿.检查缓冲层上的参考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⒀.按压安装平台的活塞,慢慢地松开活塞。
⒁.把连接体向前推动,并逆时针旋转连接体1/4圈,以便从安装平台上取下连接体。
⒂.重新把连接体插入安装平台插孔内并锁紧,把连接体逆时针旋转1/8圈,小心地剪去多余的纱线。
⒃.在纱线上滑动挤压套管,保证挤压套管紧贴在连接到连接体后端的扣环上,用打摺工具的中间的那个槽给挤压套管打褶。
⒄.松开芯线,将光纤弄直,推后罩壳使之与前套结合。
2.SC型护套光纤器现场安装方法
⑴.打开材料袋,取出连接体和后壳罩。
⑵.转动安装平台,使安装平台打开,用所提供的安装平台底座,把这些工具固定在一张工作台上。
⑶.把连接体插入安装平台内,释放拉簧朝上,把连接体的后壳向安装平台插孔推。
⑷.将松紧套套在光纤上,挤压套管并沿着芯线方向向前滑。
⑸.用剥线器从光纤末端剥去约40~50mm的外护套,护套必须剥得干净,端面成直角。
⑹.将纱线头集中拢向900μm缓冲光纤后面,在缓冲层上做标记。
⑺.在裸露的缓冲层处拿住光纤,把光纤末端到第一个标记处的900μm缓冲层剥去。
⑻.用一块沾有酒精的纸或布小心地擦洗裸露的光纤。
⑼.将纱线抹向一边,把缓冲层压在光纤切割器上。
⑽.把切割后的光纤插入显微镜的边孔里,检查切割是否合格。
⑾.从连接体上取下后端防尘罩并扔掉。
⑿.检查缓冲层上的参考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⒀.按压安装平台的活塞,慢慢地松开活塞。
⒁.小心地从安装平台上取出连接体,以松开光纤,把打摺工具松开放置于多用工具突起处并使之平直,使打摺工具保持水平,并适当地拧紧(听到三声轻响)。
⒂.抓住处理工具(轻轻)拉动,使滑动部分露出约8mm,取出处理工具并扔掉。
⒃.轻轻朝连接体方向拉动纱线,并使纱线排整齐。
⒄.抓住主体的环,使主体滑入连接体的后步直到它到达连接体的挡位。
7.9.7 吹光纤技术
吹光纤技术布线的思想:用一个空的塑料管(即微管)建造一个低成本的网络布线结构,当需要时,将光纤吹入微管。这样减少了资金投入,同时也减少了对数据网络的干扰。
每根微管内可吹入8芯光纤。如果光纤被损坏或已过时,可以简单地将其吹出,并用新的光纤代替。当光纤吹入微管后,再与已端接好的尾纤熔接,然后放入专门设计的地面出口盒或配线架上的端接盒内。
这项技术将光纤与楼宇内的微管分为两部分。当塑料微管安装好以后,只要压缩空气,就能够将高性能的光纤吹入所造管道,能够做到随用随做。目前这项技术已投入应用,如英国的泰晤谷公司、中国的新华社、曼彻斯特机场和美国的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光纤布线都是采用这种技术。
吹光纤系统的优点:
(1)控制投资。采用传统光纤系统时,许多用户初期安装的光纤远远超过其实际需要,而吹光纤系统可以避免在将来升级时扩大成本和重复投资。
(2)易于升级换代并具有网络适应性。
①吹光纤系统可使网络扩展变得快捷方便,可以在将破坏程度减小到最低的情况下增加新的信息点或更改已存在的路由。
②吹光纤是最终的布线系统,它可以分散用户投资并可按照用户需求便捷地改变网络结构和路由。
③IT工业的惟一定律就是变化,吹光纤系统正是为用户提供了变化的保证。
7.10 数据点与语音点互换技术
7.10.1 数据点改变为语音点的操作方法
⑴.将用户点的数据点到计算机的跳线拆除,安装一条电话机接口线;
⑵.将管理区的数据点区与HUB跳线的RJ-45—RJ-45线拆除;
⑶.重新压一条一端带有RJ-45头,另一端只留有蓝色的一对线头(绿、橙、棕的线对剪除);
⑷.将第3步中带有RJ-45头的一端插向要改为语音点的用户,只留有蓝色的一对线与25对大对数线配线板跳接,交电话管理部门。
7.10.2 语音点改变为数据点的操作方法
⑴.将用户的语音点到电话的跳线拆除,安装一条RJ-45-RJ-45的跳线与计算机相连;
⑵.将管理间的语音点区与25对大对数线间的跳线拆除;
⑶.重新压一条一端带有RJ-45头的跳线;
⑷.将带有RJ-45的一端插入HUB,另一端将双绞线的4对线压接在要改变数据点用户的线缆上。
⑸.通知网络系统管理员给用户分配IP地址,为用户端安装网络管理软件。
7.10.3 1个数据(语音)点改变为4个语音用户的操作方法
一个数据(语音)点拥有4对线,可以考虑4个电话用户。1个数据(语音)点改变为4个语音用户的操作方法如下。
(1)用户端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一个数据(语音)点与计算机(电话)跳线拆除;
②.将该数据(语音)点的模块,通过RJ-45-RJ-45跳线与FA3-10转换插座;
③.将4部电话分别通过RJ-11—RJ-11跳线插入蓝、橙、绿、棕圆点对应的插口上。
(2)管理区端的操作步骤:
①.如果是数据点,建议通过RJ-45—RJ-45的跳线端接一个FA3-10转换插座,然后用4条一头安装RJ-11的线缆分别与FA3-10转换插座相连接。4条线缆的另一端分别跳向25对大对数线,并通知电话管理部门分配用户使用号码。
②.如果是语音点,操作便很简便,将蓝、橙、绿、棕4对线分别跳向25对大对数线,并通知电话管理部门。
7.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管理
7.11.1 施工管理的必要性措施
(1)综合布线技术含量较高,对各项技术指标有严格的国际标准,布线系统的质量对运行在布线之上的网络有直接的影响。
(2)综合布线一般与楼宇装修工程同步进行,与其他施工单位同场施工。
(3)由于综合布线材料成本高,多数材料容易被损坏,线缆裁剪不当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材料的保管、发放、使用方面都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
(4)施工单位必须与在现场施工的其他关联单位积极协调,协调工作也要有完善的制度。
(5)综合布线施工现场必须有严格可控制的施工质量、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监督制度,并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和各类施工记录、报表。
(6)工程开工之前充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并且施工过程和工艺处理必须预先提出方案以及与其他施工单位协调,最终使我们的施工质量达到优质标准。
7.11.2 管理体制和各部门的责任
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管理可以分为三个职能小组进行,每个小组对施工管理各自负有责任。
1.工程技术监督组
(1)负责现场的施工组织和调度工作;
(2)负责与其他施工单位及用户主管部门的现场协调工作;
(3)负责安排和核发工程材料;
(4)负责工程的技术问题和施工质量监督;
(5)负责组织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的培训;
(6)负责填报工程施工质量检查日志、工程协调纪要、工程材料消耗表、工程验收报告及工程竣工资料的整理。
2.综合布线施工组
(1)负责依照工程设计图纸确定的施工内容进行施工;
(2)负责填报工程施工进度日志、施工责任人签到表、施工事故报告、施工报停申请、工程验收申请等文件资料;
(3)对违反安全规范和操作规范的人员进行纪律处理;
(4)配合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和技术培训。
3.工程协调小组
组成:工程公司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业主方领导等。
(1)监督工程施工符合各项规范;
(2)定期听取工程现场管理人员关于工程质量、工程进展和其他相关信息的各类汇报,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3)随时到施工现场进行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检查,现场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项问题。
7.11.3 工程安全的管理
在综合布线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各项针对性的措施,以确保工程安全工作的落实。
1.安全教育
(1)由工程项目负责人针对现场环境的具体情况以及其他施工单位和业主的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知识和安全规范教育。
(2)如发生施工事故,必须组织分析事故原因,及时避免再次发生事故,进一步加强教育。
(3)属于管理原因造成的事故,由现场负责人负责;属于违规造成的事故,由直接责任人负责。
2.安全检查
(1)项目负责人负责督促检查现场施工人员认真执行安全规范,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行为。
(2)项目负责人负责监督落实安全措施,指导施工队正确及时地填好各类安全报表。
监理小组应该不定期的组织对现场进行安全工作检查,及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修改和制定安全工作制度。
7.11.4 工程质量的管理
综合布线工程对施工质量有严格的要求,施工中若出现质量隐患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施工质量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办法。
1.技术培训
参加综合布线施工的施工人员都必须参加有关的技术培训,每个施工人员要对综合布线概念有清楚的了解,并有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
2.抽样检测
每个布线工程对提供的产品在正式投入施工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技术指标抽样测试,确保合格后才可投入工程施工。
3.质量监督
质量监督由项目负责人、监理小组共同负责,要求现场施工人员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不定期检测已安装完的链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11.5 相关部门工作的协调
协调相关部门的具体工作:
(1)向有关方面提出要求协商的内容和协商时间。 (2)接受其他部门提出协商的要求。 (3)填报工程协调纪要。 (4)将工程协调有关文档存档。
7.11.6 工程各类报表作用和报表要求
1.施工进度日志 2.施工责任人员签到表 3.施工事故报告单 4.工程开工报告 5.施工报停表 6.工程领料单 7.工程设计变更单 8.工程协调会议纪要 9.隐蔽工程阶段性合格验收报告 10.工程验收申请
7.12 工程监理
7.12.1 工程监理的必要性
1.工程存在的问题
竞争价格不合理,集成商缺乏商业道德,搞不正之风,质量意识淡薄,缺乏合理的验收机制
2.工程监理
信息工程监理,指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给业主提供建设前期咨询、方案论证、施工单位的选择、签约合同、现场监理、测试验收、后续服务等一系列的服务,帮助业主建设一个性价比最优的信息系统工程。
3.发展信息工程监理的必要性
⑴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⑵业主的需要。 ⑶与国际接轨、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 ⑷计算机服务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信誉的需要。
实践证明,凡推行工程监理的工程,在造价、工期、质量上均取得了明显效果
7.12.2 信息工程监理的可行性
⑴有国家建设部的成功经验作为借鉴。
⑵有国家建设部的大量法规作为参考。
⑶在计算机行业,有大量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为依据。
⑷可得到计算机行业协会的支持。
⑸国内有大量经验丰富的计算机信息工程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人才。
⑹“建设监理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业主责任制、招标投标承包制的中心环节,也是克服市场经济中某些弊病的手段,一直得到国家政府的支持。同样的道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一旦开展也会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强有力的支持。
⑺监理制度会得到业主的接受和欢迎。由于委托了监理公司对工程的监理业主无需再设立庞大的策划机构及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能够达到对工程放心。设计意图易被了解,差错易被纠正,施工质量能得到保障,难题易得到解决,工程进度得到较好的控制。(8)管理制度会得到信息系统工程承建单位的支持,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易被发现和及时纠正,拖欠工程款的问题易得到解决。
7.12.3 工程监理的主要职能
1.帮助用户作好需求分析。 2.帮助用户选择系统集成商。 3.帮助用户控制工程进度。 4.严把工程质量关。 5.帮助用户作好各项测试工作。 6.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7.12.4 监理实施步骤
1.网络系统需求分析阶段
⑴综合布线需求分析。
⑵提供监理方综合布线方案。
⑶网络系统集成需求分析。
⑷网络应用系统需求分析。
⑸提供监理方网络集成方案。
2.网络工程招标投标阶段
⑴根据在用户需求分析阶段提交的监理方网络系统集成方案,与用户共同组织编制网络工程标底。
⑵协助用户进行招标工作前期准备,编制招标文件。
⑶发布招标通告或邀请函,负责网络工程有关问题的咨询。
⑷接受投标单位递送的标书。
⑸对投标单位资格、企业资质等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企业注册资金、网络集成工程、技术人员实力、各种网络代理资格属实情况、各种网络资质证书的属实情况等。
⑹协助邀请计算机专家、网络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
⑺开标。
⑻评标、决标。
⑼授标、签订合同。
3.网络工程实施建设阶段
⑴网络综合布线建设。
⑵网络系统集成。
⑶网络系统保修阶段
7.12.5 监理体制与公司结构
“监理”即按照相应的规约进行监督,协调理顺业主和承包方之间的各种关系采用“一个体系、两个层次”的体制框架:
1.一个体系是指在组织上和法规上形成一个系统。
2.两个层次
⑴宏观层次
⑵微观层次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