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人上中安网!

关注我们  

安防网 >> 视频监控 >> 市场分析

国内安防品牌借助世博会走向世界舞台

2010-03-19 15:29:38 来源:中安网 作者:lan 责任编辑: xiaolan 收藏本文
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在这个世界盛会之上,从安全防范的角度来审视上海警方和组委会所面临的困难和安全工作的成效。
  据介绍,这种我国自主密码算法的安全性,已在今年度上海国际网球大师杯赛票务系统中得到了验证。按该标准规定制作的网球大师杯赛门票,共发行10万张,发现2500张各种类型假票,全部被挡在赛事场馆外。


  门票的每个扇区、每个字段都得到了加密。所以即使有“黑客”攻破加密技术,也只能局限于攻破其中的某一张票,而不可能大规模地对数据进行篡改或窃取,从而实现世博会门票的防伪造和防变造。


  GIS指挥系统发挥强大功能


  世博期间,世博专用客渡船、游览船及交通船将承载园区外10%、园区内20%的游客,每天约有150艘次往返园区内外、650艘次在园区内往返浦东浦西,还有约1200艘次的过境船舶和客运交通流。


  为实现对世博会期间抵沪船舶的全方位监控,提高监管效率,海事部门已完成了“船舶动态管理系统”、“船舶、船员信息报送平台”的开发,并建成了基于GIS技术的世博水上交通指挥系统。


  基于GIS技术的世博水上交通指挥系统,涵盖船舶现场验证功能、指令传递功能、信息通报功能、应急保障及综合查询功能等,相关水域内船舶的报备信息、船舶动态、审核结果、管控要求、安检和现场检查信息等数据均能在该指挥系统上进行显示。在世博会期间,该系统将24小时不间断地向环沪水上“护城河”相关单位发送来沪船舶及船员信息。


  此外,上海边检部门和外高桥集装箱码头公司联合研制的“外档船舶监控系统”和“口岸卡口门禁系统”也于近日在上海外高桥口岸投入使用。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识别船只身份


  据了解,长江上海段江面宽阔,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水上交通事故易发,特别是夜里江面漆黑一片,寻找失踪人员难度较高。而目前仅吴淞码头每日进出船只已达3000余艘,靠人工识别、检查,根本无法处理这么复杂的水上交通问题,更无法达到“逢疑必查”的世博安保要求。


  为此,新型的巡逻艇上配备了电子海图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船舶自动识别仪以及流动电子摄像头和红外线探照灯的安保设施,指挥中心也能随时能查询江面上的船只行进情况。


  巡逻艇上安装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相当于给来往船只都能设置了一个电子“身份证”。点击显示屏幕上这些船只,就能获取它们的身份信息,包括船位、船速、目的地、航线甚至所载危险品等资料。巡逻艇上的船舶自动识别仪可远距离识别各类船舶,便于及时发现没有“身份证”的可疑船舶并拦截和处置。


  而新型巡逻艇上安装的流动电子摄像头,可无线传输信号,实时图像信息不仅在巡逻艇内清晰可见,还能同步传回陆上的指挥中心,在大屏幕上显示。不仅如此,指挥中心还能远程操控这些摄像头,随时查看船上的图像信息,以供有关部门及时掌握水域动态,为科学决策和指挥处置提供依据。


  此外,巡逻艇上的红外线探照灯还能在夜间能自动寻找落水失踪人员,并主动追踪落水人员,便于民警及时发现目标。


  RFID结合GPS技术保陆路车辆安全


  据世博会方面估计,此次观展观众将达到7000万人次,这些观众95%以上都是来自国内,而且大部分都是来自长江三角洲。为此,上海市将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地面公交为基础、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市域世博公共交通网络。


  而RFID和GPS技术则为解决车辆管理和车辆安全问题提供了帮助。上海在入沪的车辆上,包括长路客运班车、旅游包车、危险品运输车辆,安装了GPS,实施动态管控。此外,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对涉车涉驾的管理,将具备车辆电子证件和驾驶员电子证件双卡配对、双机识别、过车自动检测、图像触发抓拍、车牌图像智能识别、自动放行、黑名单布控和后台报警等多项功能,为世博会区域车驾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上海市交通部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远端事发客运站安检,尽量把隐患和问题消除在当地。公路这一块,城市的交通主要是把交通组织,特别是高峰期人员疏导的工作做好。”


  最新型轨交安保设施更灵敏


  轨道交通是世博会期间主要的交通工具,因此,轨道交通的安全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长期以来,上海市轨道交通都采用摄像探头、视频监控系统等传统安保设备,而最新型的轨交安保设施比传统的监控系统更加先进、灵敏度也更高。这种设备是在一个专用房间里,摆放着人脸识别、气体检测、辐射检测等多种数据处理设备,它们的前端设备则伸向地铁通道、站厅等客流密集的公共区域。


  据介绍,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能准确地捕捉到人脸图像并将其存储下来,形成巨大的人脸资料库,一旦发现通缉犯等不法分子经过,仪器会及时报警;而气体检测仪则能灵敏地“嗅”出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当这些气体超过一定浓度时,仪器将报警提醒工作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当站内有镭、铀等放射性物质时,辐射检测仪也会及时报警。


  有消息证实,近日这种新型的安保设施正在上海市地铁8号线耀华路站试验,今后有望在上海市15座世博园区所涉轨交车站中使用,以确保世博会期间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安全畅通。


  三个排爆机器人各显神通


  机器人是高科技综合实力的体现,机器人也为此次世博安保服务。为世博会排爆的三个机器人曾在第八届上海国际消防保安技术设备展览会上展出,引起关注。


  据了解,为世博安保服务的微声爬壁机器人,实际上是一个面向反恐侦察开发的紧凑型侦察系统,能在楼宇、飞机表面进行侦查作业。由于根据壁虎仿生设计,这种机器人在噪音控制、运动灵活性、密封方式、壁面适应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技术突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而其它两个带自动抓手的机器人为中小型排爆机器人,可遥控抓取、处置疑似爆炸物品,其中小型机器人配备了锥形前置履带,甚至可以迅速攀爬楼梯。而一台如同平板一般的机器人则是智能车底检测机器人,主要用于车辆安检搜爆,检查车辆的底部。


  届时,这三个机器人将对世博会期间危险品检测、排爆等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


  “电子眼”、“电子鼻”筑起“防火墙”


  防火与灭火无疑也是世博安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种由科大立安安全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LA100型火灾安全监控系统”应用到世博会的6个场馆中。这6个场馆分别是:世博会主题馆、世博中心、世界演艺中心、未来馆、特钢大舞台以及加拿大馆。


  据科大立安安全技术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王芳介绍,该系统由两种火灾探测器和一个自动消防炮组成,能模仿人的眼鼻系统,对空间实施监控。其中“电子眼”可以对空间进行实时的视频监控,而“电子鼻”则是一种感应系统,一旦“看”到或“闻”到烟雾,就会第一时间向系统发回信号。当火苗到达半米的高度时,自动消防炮会在几秒到十几秒内感应到,并以每秒30公升的强度喷水,1分钟内就可以把火扑灭。


  此外,上海消防部门已正式启动了世博园区灭火救援预警机制,3分钟内,救援力量就可到达世博区域内的任何一个事发点。


  不短利,安企欲借机塑品牌


  据统计,今年国内安防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400亿元以上,而世博会仅仅占去了几十亿的份额。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份额,有业内人士表示,广泛的客户关系对安防企业固然重要,但品牌渠道资源才是获得市场份额的持久之道。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中安网官方微信

提示:试试"← →"实现快速翻页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无关。

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

订阅邮件
安防速递

每天三个要闻,知晓行业关键

E 周 刊

一周事,一朝知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