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上海世博会园区将打造一张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网,观众可望享受到有史以来最智能化的服务。本市昨天举行了一年一度的世博信息化研讨会,通过专家们的介绍,“信息世博”的面目越来越清晰。
服务更智能
对上海世博会来说,“无所不在的服务”并不是一句口号,基础是一张覆盖世博园区和上海主城区的无线互联网,而精髓则是遍布四处的智能传感器。借助这个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知末梢”,在“幕后大脑”——计算机系统的指挥下,拥有不同身份、背景、习惯的观众都能及时得到个性化服务。
上海世博局信息化部部长周卫东告诉记者,2010年,“无线城市”在上海初具规模,WiFi无线局域网和手机互联网将覆盖上海主城区。观众无论通过智能手机、新型掌上设备,还是园区内大量的信息终端、触摸屏,都将“永远在线”,为此,上海将新建至少1万个WiFi网络“热点”,也就是无线局域网基站。
要让服务更智能、更个性化,必须要掌握不同观众的需求,这有赖于传感器网络和游客识别系统。上海世博会将启用RFID智能门票,看起来是一张纸,但内部包含电路和芯片,记录着参观者资料,并能以无线方式与遍布园区的传感器交换信息。通过这张门票,计算机系统能了解“观众是谁”、“他现在在哪”、“他的同伴在哪”。因此,观众一进入园区,手机上就能收到一份游览路线建议图;随着参观的进行,观众随时能知道最近的公交站、餐饮点的位置。相应地,组织者也能了解各场馆的观众分布,一方面及时向观众给出下一步的参观建议,防止场馆间冷热不均;另一方面能有效调动车辆,提高交通效率。
观众能得到的智能服务并不限于世博园区。参观前,信息化服务在网上订票时就已启动;外地观众在上海逗留期间,总能得到各种服务信息。即便无法来沪,通过互联网上虚拟再现的“网上世博会”,人们也能身临其境地体验世博风景。
安保更高效
通过智能视频监控网,系统可以自动发现潜在的危险,并给出警示。在园区入口,利用订票时观众提供的照片,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发现是否有人冒名持票入场。在园区内部,摄像头24小时监控现场,通过采集到的画面,计算机会发现遗留在场馆内的可疑物品,发现有谁突然晕倒,发现是否有人在斗殴或偷东西。与传统的大量调动人力提高安全系数的方法相比,信息化的安保系统不仅效率更高,而且不会给游客留下生硬感——不仅监控设施大多是“隐形”的,而且园区内部的部分围墙都将“数字化”。
此外,世博信息系统将设立食品安全监控系统,保证观众“吃得放心”;通过对园区内的气温、湿度等密切追踪,为各方面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及时预警,减少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造成的危害。
技术更实在
据悉,针对2010年世博会的信息化建设,主办者已定下一个基调——为人类迈入信息社会再树一座里程碑。其中的难点,一方面是必须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体现一定的技术前瞻性;同时,又不能过分超前,必须踩准国际IT产业的步点。为此,有关方面与学术界、产业界一直保持密切沟通,其框架也在逐年完善。
目前来看,围绕“智能服务”的理念,各种成熟技术和正处于导入期的前瞻性技术在此都能找到“接口”,本地的软件设计、芯片开发和信息服务企业也都能以此作为发展平台。信息化不仅有可能成为上海世博会的一大亮点,并可望产生溢出效应,创造出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升级、带动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契机。
据悉,上海世博会信息化建设将于明年全面启动,年内初步建成并开始调试,在世博会开幕前正式启用。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