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子警察的产生与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而道路建设严重滞后,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也比较薄弱,交通管理经验有限,这些情况直接导致交通供求不平衡,交通拥堵不断加剧,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交通状况日益恶化。因此,如何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创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已经成为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与趋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电子警察”系统应运而生,成为各级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科技强警的重要手段。
“电子警察”系统由于可以全天候工作,在缓解日益繁忙的道路交通管理任务与警力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同时,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道路交通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盲点”,扩大了交通管理的监控时段和监控范围,也提高了交通参与者遵纪守法意识,得到各级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认同,目前在国内各级城市都有广泛应用。
自1996年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科研所在北京市西四路口试验国内第一台“抢红灯自动拍摄器”获得成功发展至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推广,国内的“电子警察”系统的技术不断更新,功能日臻成熟。“电子警察”系统的核心是自动监测和记录机动车及其驾驶人的违法行为过程,并能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执法证据。通常情况下,“电子警察”系统以提供直观的图像信息作为执法证据,整个发展过程几乎是围绕如何采集清晰、直观、确凿、有效的图像证据而进行的。因此,“电子警察”系统先后推出了利用光学胶卷相机、数码相机、视频摄像机+数码相机、高速球形机、视频摄像机、高清摄像机等不同图像采集设备的诸多类型产品。
2、电子警察的分类
国内的“电子警察”系统发展至今,市面上的产品类型繁多,针对不同的用户对象和应用环境,有不同的组成配置、安装方式和功能特点。
按照安装方式来分,“电子警察”系统可分为:固定“电子警察”和移动“电子警察”。固定“电子警察”系统最初只是针对监测机动车闯红灯行为而研发,后来发展到对机动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超速行驶、压黄线等违法行为也可进行监测、记录和处罚;移动“电子警察”系统则是通过安装在车辆上的摄像机和雷达测速仪,对超速车辆进行抓拍、记录和处罚,并能自动识别车辆号牌,实现“黑名单”车辆检控。
按照采集设备来分,“电子警察”系统可分为:光学胶卷相机、数码相机、视频摄像机+数码相机、高速球形机、视频摄像机、高清摄像机等“电子警察”系统。最早期的“电子警察”系统主要采用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单元,胶片式光学相机作为拍摄单元,车辆检测方式采用单个感应线圈式,每个车辆闯红灯违法触发光学相机抓拍一张胶片照片,功能比较单一,每个胶卷拍完后无法继续工作,更换胶卷需要人工借助梯子等登高设备,使用成本较高,2000年之后逐渐被淘汰。数码相机类型的“电子警察”系统具有图像证据清晰、图像保存和下载方便等优点,但是由于采用的数码相机几乎都是民用产品,稳定性较差,升级维护困难,2004年之后逐渐也推出市场竞争。2002年开始采用视频摄像机作为图像采集设备的“电子警察”系统逐渐占据主流地位,该类型产品的优点是稳定性较好、升级换代不受限制,并且能够作为路口的监控录像,缺点是像素较低(最大为768×576),作为执法证据显得有效性不足。之后一段时间里,有部分厂商推出“视频+数码”组合方式的“电子警察”系统,能够一定程度克服纯粹视频摄像机拍摄的证据照片分辨率不足的缺点,但是由于数码相机稳定性较差和升级维护困难的制约,该类型产品基本也是一种过渡型产品。进入2007年之后,采用百万像素以上高清摄像机的“电子警察”系统开始推出,有效地解决了其它类型“电子警察”系统存在的大多数缺陷,逐渐成为当前的主流产品。
按照传输方式来分,“电子警察”系统又可分为联网型“电子警察”系统和单机型“电子警察”系统。联网型“电子警察”系统是指具有联网下载功能的系统,能够通过光纤、ADSL等网络线路自动将前端主机中的违法证据传输到指定服务器。单机型“电子警察”系统是指不具有联网下载功能的系统,必须人工到前端提取照片数据。现在各地的网络建设发展很快,采用联网型的“电子警察”系统占据绝大多数。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